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2.3 用另一種顏色的紙剪出2張卡片,并在上面寫上“胰島素”。每張“胰島素卡”能使1張糖卡由正面翻到背面。
1.2.4 用第3種顏色的紙剪出2張卡片,并寫上“胰高血糖素”。每張“胰高血糖素卡”能使1張糖卡由背面翻到正面。
2 --
2.1 教學目標
2.1.1 理解和把握動物生理學的核心概念──血糖平衡調節的原理、意義、機制。
2.1.2運用建構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
2.1.3 培養學生通過構建模型理解模型方法的重要作用。
制定以上教學目標是基于這樣的認識,通過這個實驗, 可以了解血糖的平衡、意義、調節機制,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學習意識;增強學生自我保健意識,使學生更加珍愛生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創設探究情境,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說明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2.2 設計思路
該實驗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如飯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體內,但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只有短暫的升高,很快就恢復正常,讓學生討論吸收到體內的大量的葡萄糖到哪里去了,為引出胰島素的知識做鋪墊;然后做模型建構活動:用不同顏色的卡片代表葡萄糖、糖原、胰島素、胰高血糖素,以小組為單位模擬吃飯后和運動后體內葡萄糖、糖原、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的變化,建構血糖調節模型。
2.3 教學建議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學習了血糖平衡調節的原理,因而這次實驗,教師要鼓勵學生,特別是組織自學能力較強學生分別扮演各種角色,通過模擬和討論,不斷修正以構建正確的模型。教師起到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構建正確的模型,這也是本實驗的重點。在指導學生進行建模時,不要束縛學生的思路,也不一定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方案,要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求異創新,設計出既簡便易行,又科學準確而且生動活潑的實驗活動方案。本實驗研究最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生可自愿結合組成若干小組,要求選出小組長負責本組的研究工作。
2.3.1 事先應組織學生預習好血糖平衡調節的有關知識。
2.3.2 用不同顏色的卡片代表葡萄糖、糖原、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卡片規格要統一,最好用打印字。
2.3.3 為了使活動開展得較為生動,可有每小組自導自演游戲內容,動手操作與講話相結合。
2.3.4 有條件學校及學生在模擬活動之后,根據在活動中的體驗,構建圖解式概念模型或進行計算機模擬。
2.3.5 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教給學生認真分析活動結果,還要引導學生利用實驗事實進行科學推理,得出相應的結論,最后完成實驗報告。課題報告完成之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報告時,不但要讓學生交流自己所做的實驗報告,還要讓學生匯報完成本課題的體會,如經驗、教訓、克服困難的方法等。
3 探究活動
3.1 提出問題:
血糖平衡是如何維持的?
確定實驗題目:
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
3.2 做出假設:
機體主要是通過一些特定的激素來調節人體內血糖平衡,最主要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它們對血糖調節有相反作用。
3.3 實驗預期:
胰島素降血糖,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3.4 設計實驗方案:
3.4.1 模擬吃飯后的反應。
甲將2張“糖卡” (正面朝上)貼在黑板上。由乙、丙嘗試用卡片進行操作,目的恢復正常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