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生態系統的結構》的教案
生答:食草動物。異養型。
講述:食草動物、以及以食草動物為食的動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以生產者合成的現成有機物為食的,所以稱之為“消費者”,屬于異養型中的捕食者和寄生物(板書:見左側。打開第9張ppt,并邊播放邊講述)。食草動物稱為初級消費者,以食草動物為食的動物稱之為次級消費者,以次級消費者為食的動物稱之為三級消費者;以此類推。此外,營寄生性生活的也屬于消費者。這就是說,從活的生物有機體中獲取物質和能量的所有生物都稱為消費者。
師問:一個生物群落中是否有八級、十級甚至一百級消費者呢?(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提示能量流動要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
生答:沒有。因為能量流動的每一個環節都一定會有能量的損失。
講述:非常正確。具體能流到哪一級消費者,待下一節課的《能量流動》中你們就會知道了。
師問:同學們再思考一下,生產者和消費者體內的有機物和能量能100%地流入更高一個營養級中嗎?
生答:不能。實際上自然界中就有很多的枯枝落葉、消費者遺體和糞便的存在。師問:那這些物質和能量又會流往哪一類群的生物呢?這類生物又屬于哪一種同
化類型的呢?(讓學生討論后回答)
生答:細菌。異養型(可能會答不全面,由老師或其他學生進行補充)
講述:基本正確。是營腐生性生活的一切生物,包括大部分的微生物和一少部分的腐食性動物。屬于異養型中的腐生者(板書:見左側。打開第10張ppt)。這類生物能將自然界中的非生命有機物最終氧化分解成無機物歸還于非生物環境,重新供給生產者利用,實現物質的循環。
講述:一個生態系統可分為兩大營養成分或四種營養成分,這些成分的相互關系實際上是通過物質和能量來聯系的(打開第11張ppt并簡要說明)。
師問:以上的這四種營養成分是否任何一個穩定生態系統都是必需具備的?哪一種又是最為關鍵的成分?(提示: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其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是能持續穩定進行的;不僅要思考這四種成分之間的關系,還要思考各級消費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
生答:(略。學生可能只理解非生物成分、生產者和分解者的必要,對消費者存在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尤其是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的存在價值認識不夠,甚至還有可能認為沒有會更好的錯誤想法。這時老師要加以引導,參與分析、得出正確結論)
講述:對于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來說,這四種成分都是必需的,而且還需要足夠的種類和數量。初級消費者能幫助植物傳粉受精,提高繁殖率;幫助傳播種子,擴大生存空間和對生活資源的利用,有利于生產者的繁榮,等等。高級消費者捕食的往往是被捕食者的老弱病殘等劣質個體,這些個體往往又是病原體的天然培養基,因而捕食掉劣質個體有利于減少傳染病的流行,降低劣質基因頻率,同時又能有更多的生活資源供給健壯個體的生存和延續種族,促進進化,等等。因此,在自然界中,每一生物個體在向自然界獲取的同時也一定會有所貢獻,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作為生物界的最高級生物的人類來說,難道就不能從中有所啟發嗎?我們在向他人、向社會、向自然界獲取的同時,也一定需要向對方奉獻點什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