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的優化》的說課稿
五、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引入課題(5分鐘)
過程:用投影展示某個學生自己設計的一天的學習和生活流程,接著提問:這份流程設計有哪些不足之處,能不能再改進?由學生思考回答。然后教師小結——“在流程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經常需要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完善,這種對流程修改的過程,叫做流程的優化。”從而引出課題——流程的優化。
設計思路:通過熟悉的例子讓學生知道流程不是惟一的,已經設計的流程可以進行改進、優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情景,提出問題(5-7分鐘)
過程:幻燈展示銀行取款流程圖(包括原先的取款流程圖和現行的取款流程圖)。采用問答方式師生共同分析取款流程的改進與評價。然后由教師歸納小結,并提出問題:為何要對流程進行改進、優化?是不是所有流程優化的目標和要求都是一樣的?進行流程的優化,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設計思路:通過對銀行取款流程的改進與評價的分析,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分析。
(三)合作探究,分析問題(28-30分鐘)
1、探究流程優化的目的
過程:幻燈展示案例——惠特尼造槍和就餐付款流程。學生分組討論“造槍流程的改進達到了什么目的?就餐付款流程的改進達到了什么目的?”學生代表發言,然后師生共同歸納流程優化的目的。
設計思路:歸納流程優化的目的,對學生來講并不難。列舉生產和生活中流程的改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事例更好地領會流程優化的目的。
2、探究流程優化的內容
過程一:幻燈展示教材p54的案例——機械設備修理的流程圖。首先,由教師分析案例。其次,學生活動——“根據環節安排無先后要求的因素,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思考教材p55的‘馬上行動’,可以做怎樣的優化?”。接著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點評。最后教師歸納,并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流程優化的目標和要求都一樣?
設計思路:先由教師分析案例是為了使學生分組討論時思路清晰。最后提出一個問題是為了使內容自然過渡,銜接緊密。
過程二:幻燈展示教材p55的案例——法蘭的兩種加工工藝流程。教師講解工藝優化,學生完成教材p56的“馬上行動”。
設計思路:因為工藝優化對學生來講較陌生,但也不難理解。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和學生的活動,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工藝優化。
過程三:幻燈展示案例——自來水公司擬在河岸建立一個泵站,為a、b兩個居民點的水塔供水(如圖)。學生小組討論泵站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輸水管道最短?這屬于什么優化?(即優化的目標是什么?)
設計思路:這里不采用教材上的案例,是因為這個案例較簡單,且學生在數學課里曾接觸過,不會陌生,也不難解決。學生可在討論交流中建構知識。
過程四:歸納小結。流程的優化可以根據不同的目標有所側重,主要有工期優化、工藝優化、成本優化、技術優化、質量優化等。對一個流程的優化,可以是整體的全面優化,也可以是對某一個指標進行優化。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某一個指標得到了優化,而使另外指標下降了。比如,技術優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優化了也可能使質量下降。因此,在進行流程優化時,要綜合平衡,以取得整體優化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