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四課《探究世界的本質》學案
(2)特點:運動是絕對的、永恒的、無條件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
(3)統一(聯系):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第一,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第二,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4)反對夸大絕對運動相對主義和詭辯論;反對夸大相對靜止的形而上學的不變論。
【例6】(XX年全國高考政治試題)古希臘哲學家克拉底魯認為,萬物只是一種不可名狀的“旋風”,瞬息萬變。他拒絕給事物以名稱,主張對客觀事物“什么都不能說”。其錯誤在于(c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觀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c、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 d、割裂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例7】詭辯家歐布里德對前來討債的人說:“一切皆流,一切皆變,借錢的我是過去的我,過去的我不是現在的我,您去向過去的我討債吧!”這一觀點 ( d )
a、正確。因為運動是絕對的、有條件的
b、錯誤。因為靜止是相對的、無條件的
c、正確。因為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d、錯誤。因為他否認了相對靜止
(二)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指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
(1)規律的客觀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2)規律的普遍性: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規律。
(3)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
(4)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把握規律、利用規律。
規律是客觀的,但不等于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我們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例8】XX年7月4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深度撞擊”號經過170多天的飛行,成功地在距地球1億多千米外準確命中坦普爾1號彗星內核。“深度撞擊”被比喻為“在高速飛行的針上穿線”。撞擊的成功,表明( a )
a、客觀規律是可以為人類認識和利用的
b、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c、人類的認識是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的過程
d、發揮主觀能動性是科學實驗獲得成功的基礎和前提
【例9】我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多少年來,人們一直視土地如生命,想方設法擴大耕地面積,為此不惜圍湖開荒、毀林造田,付出了沉重代價。人們圍湖開荒、毀林造田,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人們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這說明 ( b )
a、規律是難以認識和利用的 b、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