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四課《探究世界的本質》學案
28、英國哲學家畢爾生說:“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我國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觀點。《壇經》記載:時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一。慧能進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畢爾生和慧能的觀點屬于 ( a )
a、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 b、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
c、把物質和運動結合起來的觀點 d、神創論觀點
(二)不定項選擇題
29、關于物質和運動的聯系,正確的表述是 ( ab )
a、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b、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是運動主體
c、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唯心主義,離開物質談運動是形而上學
d、物質是關于世界本質的范疇,運動是關于世界存在方式的范疇
30、“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這是宋代大學者朱熹《觀書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詩中包含的哲理正確的有 ( acd )
a、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因素的制約
b、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觀因素的制約
c、盲目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必然是勞而無獲的
d、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實際條件出發
(三)辨析題
31、“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
答:(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和變化之中。任何具體的物質形態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因此,認為萬物都在運動的觀點是正確的。
(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任何運動都離不開自己的物質載體,人腦是思維或精神運動的載體。總之,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認為萬物只是在概念中運動的觀點否認了物質是運動的載體,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3)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的觀點都是錯誤。
四、論述題
32、材料一: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荀子)
材料二: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別說明了什么哲理?
(2)結合教材有關知識,談談你對問題(1)的結論的認識?
答:(1)材料一說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材料二說明事物運動的規律是客觀的,但是人們可以認識并利用規律。
(2)①所謂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②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我們就能夠體會到規律對我們的意義。一旦違背客觀規律,人們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然而,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主觀題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