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四課《探究世界的本質》學案
20、下列對靜止的看法正確的是 ( b )
a、靜止是絕對的不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b、靜止不是絕對的不動,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c、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是無條件的、相對的運動
d、靜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動
21、“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蘊含的哲理是 ( b )
a、自然界是不變的,而人是在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之中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運動,但根本性質不變
d、事物本身不變,但人的心情在變化
22、從哲學上看,“守株待兔”寓言中的農夫的錯誤在于 ( b )
①想問題、辦事情沒有從客觀實際出發 ②把事物的個別現象當成了一般規律 ③把事物之間偶然的聯系當成了必然的聯系 ④沒有認識到一切事物都是發展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遠也輟廣。”荀子這些話說明 ( d )
a、尊重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b、物質是運動的
c、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
d、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24、“鴻雁出塞北,舉翅萬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復北翔。”這表明 ( d )
a、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 b、事物的運動是永恒的
c、物質是運動的主體 d、事物運動都有自身的規律
25、“揠苗助長”,事與愿違;“庖丁解牛”,事半功倍。這兩則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 c )
a、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夠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
c、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d、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又是變化發展的
26、有人認為:“人們可以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變或創造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變害為利。”這個觀點 ( b )
a、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人能消滅或創造規律
b、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人能認識和利用規律
c、強調了規律的客觀性,認為必須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
d、否定了規律的客觀性,認為規律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27、甲說:“物質是永恒的,不生不滅。”乙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滅,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 ( d )
a、甲的觀點正確、乙的觀點錯誤 b、甲的觀點錯誤、乙的觀點正確
c、兩人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d、兩人的觀點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