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倫理的原則和規范
有人認為,污染、破壞環境行為的責任主體是那些違反環境保護法的企業。請你針對此觀點談談你的看法。
2、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創造了高速增長的經濟奇跡,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荒漠化的面積越來越多,耕地、森林銳減,物種滅絕的速度加快,城市缺水,空氣污染嚴重等。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而豐富的資源儲備、功能健全的生態系統,又是發展經濟的基本前提。人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守環境倫理要求。
(1)環境倫理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怎樣才能使人們遵守環境倫理要求?
專題五 第一、二框 參考答案
【合作探究1】
(1)材料反映了隨著世界范圍內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總數的激增,環境污染更加嚴重,生態危機不斷升級。
(2)健全的環境意識,是準確的環境科學知識和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念的統一。①加強環境科學知識的學習。環境科學知識是環境意識的基礎,只有在掌握環境科學知識的基礎上,準確理解目前環境危機是怎樣產生的,才能知道如何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降低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②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念。這是環境意識的靈魂,只有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念,才會有正確的行動,自覺地把環境知識應用到保護環境中來。③環境倫理是環境價值觀念的行為準則,這是有效保護環境的重要前提。
【合作探究2】
(1)與其他損人利己的行為相比,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的責任主體較為復雜。對于本次環境污染,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無疑要負主要責任,應當受到相應的制裁。
(2)從道德評價角度看,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是損人利己甚至損人害己的行為。其主要后果是:直接損害了污染源附近居民的利益,并可能使他們失去家園而成為生態難民;破壞后代人的生存環境,損害后代人的利益;毀壞其他生命的棲息地,擾亂生態系統的平衡,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3)①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告訴我們,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進程,環境風險已經悄悄地出現在我們身邊。當我們在為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歡欣鼓舞時,必須保持清醒,認識到環境風險的等級也在同步提高。②該事件還表明,盡管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防治環境污染的能力依然非常薄弱,還存在許多“軟助”——環境風險已經危害國家安全,控制環境風險要從加強環保部門的管理能力開始。
【課堂有效訓練】
1、(1)環境為題是指環境污染與生態危機。其主要表現是:環境污染嚴重,如材料一中的“城市垃圾”、“工業廢氣”;資源短缺,耕地短缺,能源短缺,如“人口劇增使環境負載過重”;全球生態遭破壞,致使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森林大面積消失,物種大量滅絕,生物多樣性銳減,全球氣候變暖,如材料三所示。
(2)①片面的發展觀,單純追求gdp的增長。②狹隘的人類主宰論。③物欲主義與消費主義的幸福觀。④科技萬能論。
2、(1)①片面的發展觀。把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對立起來;②狹隘的人類主宰論。簡單地認為自然只是人類征服的對象,沒有認識到自然同時也是人類的朋友;③物欲主義與消費主義的幸福觀。把幸福簡單地理解為自己的物質需要和欲望得到滿足,由此導致隨意地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④科技萬能論。認為人類面臨的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發展科技來加以解決,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無視自然規律,盲目開發資源,人為因素加劇了自然災害的發生,也報復了人類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