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美好生活的向導 第一框 生活處處有哲學
通過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哲學就是智慧之學”的理解。
2.思考下列問題:
①當別人問到“你是誰?”時,我們往往回答:“我是張三!笨伞皬埲辈贿^是個名稱或符號,那么到底“我”是什么呢?
②如果你不同意別人的某個觀點時,你會說他錯了,那么你是依據什么來判斷他的觀點是錯誤的呢?
③我們有時覺得別人對自己不公平,那么公平和正義到底是什么呢?
④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地生活,你想過沒有人生怎樣度過才算有價值呢?
⑤如果人生只有幾分鐘(幾天、幾年)可以活了,那么你將怎樣利用這段時間?
⑥假如只有你一個人相信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你所相信的還會是真的嗎?
⑦你怎么證明自己不是在做夢呢?
⑧我們都覺得應該善待動物,那么人是否還應該在動物身上作藥物實驗呢?
⑨你相信上帝嗎?你相信或不相信的依據是什么呢?
⑩我們常說某物是美的,那么美到底是什么呢?
你是否想到過以上問題?如果想到過,那么你想到過其中的哪些呢?你為什么會想到這些問題?你是否已經有了答案?如果從沒想到過,請嘗試回答以上問題,并說明人生能否離開哲學。
五、相關信息
(一)古希臘的哲學家
赫拉克利特(約前540—約前480/470),古希臘哲學家。他認為火是萬物的本原,萬物從永恒的活火中產生而又重新分解為火。火的活動遵循的規律叫做邏各斯。世界處于不斷的產生和消亡之中,一切皆流,無物常駐。在歐洲哲學史上,他首次提出了對立統一的思想,認為對立著的事物是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
蘇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臘哲學家,生于雅典。他經常在公共場所同人討論各種問題,特別是倫理問題,后被奴隸主民主派以傳播異說、毒害青年等罪名逮捕,后在獄中服毒自盡。他提出“自知自己無知”的命題,承認自己無知的人才是有智慧。他倡導人們要“認識你自己”,并致力于道德教育,尋求各種德性的普遍性意義,提出“知識即美德”。他本人無著作傳世,其言行見于其學生柏拉圖的一些對話著作和色諾芬尼的《蘇格拉底言行回憶錄》。
柏拉圖(前427—前347),古希臘哲學家,生于雅典,蘇格拉底的弟子,亞里士多德的老師。公元前387年,他在雅典創辦學園,授徒講學,逐步建立起歐洲哲學史上第一個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他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念”,現實中的事物都是“理念”的摹本。人的知識來源于對“理念”的回憶。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對后世影響很大。有人說,柏拉圖之后的歐洲哲學思想都是對柏拉圖思想的注腳。
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生于斯塔吉拉,曾在柏拉圖學園學習。柏拉圖死后,亞里士多德到外地講學,后應邀到馬其頓任太子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前往雅典,創辦了呂克昂學園,從事講學與研究。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在哲學、歷史學、修辭學、心理學、物理學、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貢獻。著作主要有《形而上學》《工具論》《物理學》《政治學》《詩學》《倫理學》等。
伊壁鳩魯(前341—前270),古希臘哲學家。最初在小亞細亞講學,后回雅典創立學校,史稱“伊壁鳩魯花園”。在物理學方面,他發展了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學說,并提出了原子偏斜理論;在倫理觀上,他主張快樂是人生的目的,幸福是最高的善;在社會政治觀方面,他提出了原始的、樸素的社會契約說。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伊壁鳩魯作了很高的評價:“他是古代真正的啟蒙者,他公開攻擊古代的宗教。如果說羅馬人有過無神論,那么這種無神論就是由伊壁鳩魯奠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