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繼承中發展教案
再次,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創造文化的功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和更新創造的途徑很多,如移民、戰爭、貿易往來、旅游等,但教育是最有效、最積極的途徑。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不同文化體內的人們在語言、文字上的溝通和理解,而語言文字上的溝通和理解又很大程度上依靠系統的外民族語言教育。通過教育來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個積極的選擇過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因而最為有效。學校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青年一代,他們容易接受新的觀念和文化模式。這種心理優勢對吸收和融合外民族文化是極為有利的。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相互吸收、融合和創造更新,有利于人類文化的發展、繁榮。3.“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關系(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指要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指在文化繼承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2)“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側重于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側重于對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例1] (·廣東)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在本土文化基礎上產生了“新客家文化”。這體現了 ( )a.新文化在發展中偏離了本土文化b.文化在批判中繼承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d.文化在繼承中發展[解析] 廣東在本土文化基礎上產生了“新客家文化”是文化在繼承中發展的體現,選d。[答案] d[例2] (·江蘇)XX年2月,江蘇省教育廳積極落實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蘇州等8個市作為京劇進中小學課堂的首批試點市。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活動的依據是 ( )①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傳統文化是健康有益的③傳統文化是文化發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該題考查知識點較多,涉及文化的影響、傳統文化、文化創新的源泉和教育。②錯,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③錯,社會實踐是文化發展的源泉,開展京劇進課堂活動,說明國家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故選b。[答案] b[例3] (·江蘇單科)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我們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記憶被抹殺,歷史文脈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揚州通過古城復興改善人居,實現傳統文化載體與現代城市交相輝映的可持續發展思路,打造出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揚州城。這啟示我們 ( )a.文化繼承是發展的前提b.傳統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傳統文化影響城市發展d.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解析] 材料中利用兩種現象進行對比:一種是記憶被抹殺,歷史文脈被割裂,地域特色淡化,而揚州通過古城復興,實現傳統文化載體與現代城市交相輝映,通過對比主要告訴我們文化繼承的重要意義。因此a說法符合題意。b、c、d雖然都與傳統文化有關,但沒有強調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