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中華民族救亡
圖存的奮斗
中國共產黨
馬克思主義
中華文化的繁榮
興盛
在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耕耘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當代
社會
民族性
現代文明
時代性1.文化、中華文化、區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區別與聯系(1)文化與中華文化。文化是人類的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中華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2)中華文化與區域文化。從區域文化的研究視野來看,中國文明屬于東方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一起構成了世界文明。基于現實的與區域文化的研究視野,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具體的齊魯文化、楚文化、三秦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等區域文化。自文化外部看是“一體”,以漢文化為主導;自文化內部視之,則呈現出強烈的區域性特征,齊魯、巴蜀、秦、楚文化,異彩紛呈,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多元”。(3)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從世界文化的角度講,中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種,是中華民族所創造的區別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獨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從研究中華文化的角度講:①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呈現出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②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和中華民族的驕傲,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4)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前者包含后者。民族性是區域文化研究中經常要面對的現實問題。2.注意區分文字、文學、文物、文明、文化的不同內涵(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2)文學:以文學語言為手段塑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起源于人類的生產勞動。最早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后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3)文物:遺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類文化遺物。包括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遺址、墓葬、建筑和碑刻;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以及生活用品;重要的文獻資料以及具有史料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反映各時代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4)文明:一般指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其主要含義一是指與蒙昧時代、野蠻時代相對立的文明時代;二是指教化、開化的結果;三是指良好的生活方式與風尚。(5)文化:廣義指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連續性,決定文化的發展也具有連續性和歷史繼承性。[例1] (·山東)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我國高度重視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這是基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