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如今,我們只能看到一個支離破碎的周宅了;一座朝南的大宅門,一排簡單的廳堂,還有被幾排農民的土房子隔得老遠的北大門,另有一座即將坍塌的西偏房。古宅忠誠的捍衛(wèi)者周傳山,周氏家族的嫡系子孫。也是周氏老宅忠實的捍衛(wèi)者、守護者。他原是濟陽毛巾廠的美術設計師,按理說他完全可以憑自己的技術實力闖出一片業(yè)績,但是,那個埋藏多年的思故情結卻總是剪不斷、理還亂。他的心結已完全系在那片老宅上了。XX年,是周傳山的人生轉折年,單位破產,夫妻雙雙成了下崗工人,但他很快找到了新的起點。經過數年的打拼,他植根于自己的村莊,先后買回了原屬自家的周氏老宅。但此時的周宅已是千瘡百孔,破爛不堪。他像一位耐心的外科大夫一樣,小心翼翼地修復著老宅的創(chuàng)傷,并尋回了許多散落四方的古宅遺物,為修復周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面對周宅的處境,周傳山有喜亦有憂。所喜者,有越來越多的文物專家和學者對這片宅院情有獨鐘,電視劇攝制組還將周宅作為外景拍攝了《武訓傳》,山東省文物專家組也幾次親臨考察,并提出重點保護的意見。所憂者,房屋地勢惡劣,排水不暢,時有積水,西院的偏房已接近倒塌,萬一房子倒了,將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當我近日來到現場時,我高興地看到,周氏家園的大宅門還是那么雄偉、堅固地屹立著,置身院內,仍然能感受到古代豪門的王氣和霸氣。當你對那些建筑和雕刻細加玩味,又會發(fā)現它是那樣完美和精致,而完美的背后又有多少能工巧匠的汗水呢?驚嘆之余,我們不得不慶幸這些幸存的古建筑能夠延續(xù)到今天,使我們能在近距離觀賞到數百年前的文明。但愿若干年后,我們的后代還能繼續(xù)看到這所宅院的真容。[思考] 中華文化走過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對中華文化的發(fā)展我們充滿信心。我的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