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文化生活《文化在繼承中發展》教學設計
[第三階段 分享與總結]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理性地回歸自我,即我們在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中能做什么?怎么做?情感、態度、價值觀應為優先的課堂設計的前提,能力則為主導,知識為基礎。所以最后我作如下要求:一、本節課講了哪些知識?二、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三、學完本節課在繼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方面你打算做些什么?通過課堂學習,在知、思、行方面提出三個層次的要求,力求使學生在每一個層次都有所收獲。本課總體設計旨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學生的讀書-思考-感悟-交流-分享-創生-行動等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嘗試實踐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用心營造“傾聽”和“潤澤”的課堂,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的學習。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以誘發學習,組織交流各種各樣的意見或發現,開展多樣化的與學生的互動,以讓學生活動更豐富,讓學生的經驗更深刻。4、教學目標
知識:識記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聯系具體事例,說明應如何正確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結合自身體會,談談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能力:結合分析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提高歸納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內容,使學生認識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正確把握文化傳承中繼承和發展的辯證關系,從而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5、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難點: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作用
6、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第一階段
閱讀與思考(約20分鐘)[本課教材內容結構]第一目: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主要是介紹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①教材以“實事求是”一詞內涵的演變作為實例,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密不可分。這一過程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不斷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的過程。②教材以如何認識關于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兩種看法,引導學生把握繼承和發展的辨證關系,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第二目: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教材分別以“相關鏈接”、圖文問題探究、“文化名人”等材料,分別介紹了社會制度更替、科學技術進步和思想運動的興起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指出了上述因素對文化發展的促進和推動作用。特別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對傳承民族文化起到的作用。第三目:教育在文化傳承中。①把教育界定為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②以“私塾”、“課堂教學”、“網絡學習”三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教育方式對文化傳承的不同影響,從而說明,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1、布置閱讀課文p43-47頁。要求學生弄清概念,注意教材中的解釋和事例的列舉,對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一、安靜、認真地用心閱讀課本知識。對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關鍵詞做上記號;對個別不懂的字詞、概念、原理打上“?”以便于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