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教案
愛迪生反駁說:。不!我的成就是發現了l200種材料不適合作燈絲。”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但不等于人們的意識都是一樣的,更不等于說,每個人的意識隨時隨地都是正確的。人們面對同一客觀事物進行思考,由于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會出現正確與錯誤的差別。人們的立足點不同、階級立場不同,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會出現尖銳的對立。在這個論辯中,愛迪生與大公司老板對發明白熾燈泡所抱的主觀態度不同,公司老板認為是失敗。而愛迪生卻恰好得出是成功的結論。這主要是由于立場不同引起的。
●備課資料
一、意識的反作用和意識的能動作用
意識的反作用和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兩個關系密切的概念,但兩者不是一回事。
1.內涵和表現不同
意識的反作用是指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于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其主要表現為: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意識的能動作用有兩層意思:一是意識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二是意識能動地通過實踐作用于客觀世界。它首先表現在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其次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以正確的思想和理論為指導,通過實踐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2.外延不同
意識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意識的能動作用的第二個方面。
3.側重點不同
意識的反作用強調意識通過指導實踐,從而使得客觀事物發生變化,強調意識的作用的結果,即有用性。而意識的能動作用,則強調意識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的,它既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又能通過實踐反作用于客觀事物,即能動性。
二、漫畫的啟示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依賴于物質,又能反作用于物質。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漫畫中的人物,就是在“欲”——這一錯誤意識的驅動下,置黨性原則于不顧,為所欲為,最終身陷囹圄。漫畫啟示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自覺抵御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不斷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以利于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發展。那些見利忘義、惟利是圖、為我所欲者,誡!
三、學習“三個代表” 實踐“三個代表”
綠油油的麥子、鮮嫩的青草、又吐新芽的老樹……三晉大地處處洋溢著綠色的氣息。難以想象的是,這里去年曾遭受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旱災,10萬畝耕地不能下種,全省災民達430萬人。
奇跡的發生并非偶然,農民們說“三個代表”學教活動是“及時雨”,干部們切實轉變作風,和農民一同打造出了郁郁蔥蔥的春天。
針對部分農村干部文化水平低,吸收能力弱,各地在集中培訓的基礎上,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融入快板、漫畫、戲曲、順口溜等生動形象的表現方式中,使干部們受到深刻啟發和教育。學教活動開展后,各級機關干部紛紛下鄉進屯,村干部登門入戶,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怨、所急,親身體驗“三個代表”的內涵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