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教案
方山縣委書記王彤宇下鄉前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換足200元2元面額的零幣,以便在老鄉家吃飯時付錢。無論是在貧困縣里的山莊窩鋪,還是一馬平川的富裕鄉村,農民們驚喜地說:“過去干部下鄉,坐著小車轉一轉,富裕戶里看一看,支書家里吃頓飯,臨走說聲好好干。想不到如今來了個大轉彎!派飯派到農家院,山藥絲絲燴雜面,走時放下兩塊錢,干部作風真在變。”
在祁縣城趙鎮里村農民眼里,省委書記田成平是他們攀上的“親戚”。在這個華北地區重要的辣椒集散地,田成平和農民促膝而談時得知,里村人有兩大苦惱:一是由于重重關卡亂罰款,使只需150元就能完成的辣椒外運,往往增至600多元,令不少外省客商望“晉”卻步;二是農民急于知曉外界農業信息,卻看不到中央電視臺7頻道。田成平當即要求縣長協調有關部門,完成了里村電視網絡解密工作,同時安排省交通廳等部門在農副產品運輸沿線暗訪,繼而專門下發文件嚴禁亂收費,并為農販們“訂做”了3000張農副產品運輸“綠卡”。
在臨汾市以亂聞名的枕頭鄉安溝村,村民們自編自演“實話實話”描述他們的好支書梁順喜和村里一年來的喜人變化。XX年3月,離開雙目失明的八旬老母,梁順喜毅然奉命扎進了安溝。58歲的梁順喜帶頭捐款、擔爐渣,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10天內,長7華里、坑坑洼洼的土山路變成了寬闊平坦、貫通6個自然村的大路。
不一樣的地方,一樣的感動。在山西,梁順喜式的好干部隨處可見,不時給農民帶來意想不到的實惠和溫暖。XX年9月12日下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將冀城縣唐興鎮南官莊村農民的調產大棚卷得面目全非。緊接著,一場暴雨傾盆而下眼看不但血本無歸,還要背一屁股債,農民哭天喊地,說再不種大棚蔬菜了。村黨委干部立即買來農藥和磚,分發到毀壞嚴重的19個大棚。翌日下午,在縣委書記張北管的現場協調下,信用社把新增的5萬元貸款挨個送到農民手中。經過干部群眾7天的緊張救護,所有大棚修葺一新。此后,棚里的西紅柿長勢比災前還旺,眼下大多已收了8批果實,收入達數千元。
據統計,大災三年,山西省農民人均收入1965元,比上年增加了50.4元,增長2.6%。農民們高興地說:“過去咱想的,干部不去做,做不來;現在好了,咱農民還沒想到的,人家都已經做了。學教活動當真給農民送來了好干部,帶來了實惠!”
——根據3月31日《山西月報》內容改寫
(此材料可用于理解意識的反作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體現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四、知識并不全是力量
筆者從某書上讀到這樣一則短文:《知識并不全是力量》,此題目與XX年的一道高考政治試題恰好吻合。看后覺得很有意思,故照搬如下:
去看專家門診的時候,她們的號是一前一后,住在城里的女人排在前面,住在農村的女人排在后面。
城里的女人穿著考究的衣服,根本看不出有四十多歲的年紀了,她雍容華貴,發黑膚白。農村來的女人大概是鄉下來的,起得早了,早飯沒吃,坐在長條凳上啃幾只肉包子,穿著一件陳舊的棉大衣,頭發亂蓬蓬的,有幾根還粘在額頭上。
城里的女人聞不慣五毛一個的肉包子發出的那種味道,站起來走到窗前。農村來的女人不知道她是嫌棄自己,照樣吃得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