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教案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〇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自覺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二) 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賞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現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
二、教材分析
(一) 本課的邏輯結構分析
本課設兩框,即“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第一框共設三目,即“異彩紛呈,交相輝映”,“透視文化多樣性”和“尊重文化多樣性”。
第一目“異彩紛呈,交相輝映”通過活動導入,引導學生認識到,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正是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文化,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44
文化。
教材結合春節和圣誕節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民族節日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體現。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教材結合中國的麗江古城、復活節島國家公園、阿布辛拜勒至菲萊的努比亞遺址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的作用。
第二目“透視文化多樣性”主要講了四層意思:一是文化多樣性的含義;二是文化多樣性的表現;三是世界文化的共性與個性;四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價值。
關于文化的多樣性,有多種說法,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具體體現。文化的多樣性表現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民居建筑、風俗習慣、體育運動、服飾、飲食等各個方面。
各民族文化之所以存在差異性,是因為各民族之間的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各種因素不同。但是由于各民族社會實踐有其共通性,有普遍的規律,因此各民族文化又具有共同性。在引導學生理解這一點時,可以結合《生活與哲學》中矛盾的共性與個性、絕對性與相對性關系的原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同時,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平衡那樣必不可少。
第三目“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主要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到,不阿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沒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就沒有世界文化百花園中的百花爭艷、姹紫嫣紅。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都有賴于該民族文化的維系和支撐,失去了自己文化根基的民族,就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園,不可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維護、發展好本民族的文化,既是民族生存和發展所必需,也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