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教案
探究活動十一旨在讓學生體會,中外文化相互交流有益于世界文化的發展和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
46
(三) 本課重點、難點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各民族文化具有人類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規律,又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征,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四) 相關資料
1.名詞解釋
多媒體技術:對存儲在各種存儲體上的、由各種載體所表示的信息進行處理的技術。存儲信息的存儲體是指用以存儲信息的實體,如磁帶、磁盤、光盤等。承載信息的載體即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表現形式,如數值、文字、聲音、圖形、圖像等。對多媒體用戶而言,可借助電話、電傳、電視、計算機等信息傳輸設備,獲取將文字、圖像、聲音集成在一起的,并能與人類作動態交互作用的信息。集成性和交互性是多媒體技術的兩個主要特點。
2.相關資料
(1) 以民俗文化為例看無形文化遺產的價值及其保護
文化遺產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表現形式,相對于有形的文化遺產而言,無形文化遺產由于沒有具體的物質形式,因而在歲月的流逝中更不容易被保存下來。民俗文化就是重要的無形文化遺產。民俗是流行于民族中的傳統信仰、習俗故事、歌謠和俗語等,民俗文化不僅具有娛樂和心理宣泄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文化強化和保存功能,能加深下一代人對自己文化傳統的認同與理解,從而在保持和傳承特色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一個原生態文化處在相對穩定和封閉的環境中時,民俗往往能經由言傳身教而代代相傳,但這種傳承的紐帶是極其脆弱的,一旦受到外來因素的沖擊和影響,伴隨著經濟和環境的變化,原有的民俗傳統就有可能湮沒。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傳媒工具和交流手段的發展使得最原始的部落也開始與外界有了聯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有意識地對民俗文化加以保護,許多古老部落的民俗就會迅速地消失,它所蘊含的文化和歷史信息也隨之消亡。遺憾的是,這種流失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而能夠保護這些無形文化遺產的措施卻很少。民俗的流失與消亡是對文化多樣性的毀滅性破壞,保護特定文化群體的文化特色是在全球化社會中實現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的有效手段。
(2) 保護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一是尊重歷史發展的事實。多元文化的發展是歷史的事實。幾千年來,不是一種文化,而是古希臘文化、中國文化、希伯來文化、印度文化以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和非洲文化等多種文化共同影響著人類社會。現實是歷史的延續,影響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樣不會只是一種文化,只有繼續貫徹文化多樣性原則,才能不斷繁榮世界文化,才是對歷史的尊重。
47
二是推動世界文明進步的需要。世界文明進步,離不開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只有在保持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世界文化遺產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與繼承,才能使文化生態平衡得到維持,使人類寶貴的文化資源得以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