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教案
5.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
北京XX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具有如下特點。
會徽設計將中國特色、北京特點和奧林匹克運動巧妙結合。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以印章作為主體表現形式,將中國傳統的印章和書法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征結合起來,經過藝術手法夸張變形,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奔跑、舞動著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人的造型同時形似現代“京”字的神韻,蘊含濃厚的中國韻味。該作
54
品傳達和代表了四層信息和涵義。一是中國文化。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一印章(肖形印)作為標志主體圖案的表現形式。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國出現,是淵源深遠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社會誠信表現形式,寓意北京將實現“舉辦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會”的莊嚴承諾。二是紅色。選用中國傳統喜慶顏色——紅色作為主體圖案基準顏色。紅色歷來被認為是中國的代表性顏色,還是我國國旗的主體顏色。在中國人看來,紅色具有代表國家、代表喜慶、代表傳統文化的特點。三是中國北京,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中國印造型表明北京正以改革開放的姿態歡迎世界各國朋友歡聚北京,生動地表達了北京喜迎八方賓客的熱情與真誠,傳遞出奧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四是沖刺極限,創造輝煌,弘揚“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一直強調以運動員為核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正體現了這一原則。印章中的運動人形剛柔并濟,形象友善,充滿了動感。
會徽的字體設計采用了中國毛筆字漢簡的風格,設計獨特。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字體采用了漢簡(漢代竹簡文字)的風格,將漢簡中的筆劃和韻味有機地融入到“beijing ”字體之中,自然、簡潔、流暢,與會徽圖形和奧運五環渾然一體,字體不僅符合市場開發目的,同時與標志主體圖案風格相協調,避免了未來在整體標志注冊與標準字體注冊中因使用現成字體而可能出現的仿冒侵權法律糾紛。
會徽總體結構與獨立結構比例協調。
經過專家反復推敲、修改,“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作為主體的中國印、“漢簡體”“beijing ”和奧運五環三部分之間在布局以及比例關系方面已近完美。與此同時,每一部分獨立使用時依然比例合理,不失協調。
利于今后的形象景觀應用和市場開發。
從“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延展設計中可以看出,它在城市景觀布置、場館環境布置等方面蘊含著良好的、巨大的潛力。
6.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
珍藏在南京博物院的《坤輿萬國全圖》是明朝一個太監根據耶穌教傳教士利瑪竇的藍本摹繪的。《坤輿萬國全圖》即世界地圖,是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所時編繪的。該地圖原圖已佚,今內地所存的明代遺物僅有兩幅:其一為刻本,名《儀玄覽圖》,今藏遼寧省博物館;其二為彩色摹繪本《坤輿萬國全圖》,即南京博物院珍藏的這幅。《坤輿萬國全圖》,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由宮中太監摹繪,原作6幅屏條,后綴連為一圖。再后又重新裝裱為橫幅,遂成縱192厘米、橫380.2厘米的整幅世界地圖。利瑪竇以當時的西洋世界地圖為藍本繪制此圖,并使中國位于圖的中央,順應了中國的傳統觀念。它是我國最初刊行的世界地圖,此后中國繪制的世界地圖,一直沿用這種圖式。《坤輿萬國全圖》以地球為一圓球,把東、西方兩個已知世界匯編在同一幅地圖上,引進了南極洲、南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地理概念,并且第一次在中文地圖上,使用了赤道、回歸線(圖中稱“晝長線”、“晝短線”)、極圈、南極、北極等名詞,又以赤道、回歸線、極圈分地球為5個氣候帶,把地球緯度和氣候的密切關系,也標示于圖上。據說利瑪竇用5種色彩渲染五大洲,但摹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