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創新意識是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辯證的否定和創新意識
1、自主探究一
鷹的重生:視頻
鷹是壽命最長的鳥類,它可以奇跡般的活到70歲,超過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動物。然而,有一部分的鷹卻在40歲的時候就會死亡,只有大約3成可以活到70高齡,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當一只鷹活到40歲左右,它的喙會變得彎曲、脆弱,不能一擊而制服獵物;它的爪子會因為常年捕食而變鈍,不能抓起奔跑的兔子;雙翅的羽毛也會粗大沉重,不再能夠自由飛翔。這個時候,鷹有兩個選擇:一是回到巢穴,靜靜等死,一是通過150天的漫長煎熬,獲得重生。
如果一只鷹選擇了重生,那么它必須艱難的飛到山崖頂端,在那里筑巢。然后,它要忍著饑餓和疼痛,在巖石上日復一日的敲打它的喙,直到脫落。等到新的喙長出來,老鷹必須更為決絕的用新喙將磨鈍的爪子一個個拔出,直到長出新的、鋒利的爪子。在這兩件工作完成后,老鷹還要把那些粗壯而沉重的羽毛從翅膀上一根根拔掉,好讓新的羽毛長出來。當這150天痛苦的歷程過去,老鷹可以重又獲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在天空。
談一談:看了《鷹的重生》,你有什么感受?鷹的重生是在徹底否定自己的過去嗎?重生的鷹與舊鷹有什么不同?(說明:聯系的環節,新事物產生于舊事物,并非徹底的否定;沒有新喙長出,沒有新爪子長出,那些粗壯而沉重的羽毛不拔掉,沒有長出新的羽毛,就沒有鷹的重生,就沒有發展,可見,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進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并非肯定一切)
說一說: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辯證否定)
復習:發展的實質是什么?為什么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p64
2、自主探究二
說一說:材料——教材p75,有人認為,否定就是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排據或毀滅,是借助外力作用實現事物的變化。如果我把蟲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蟲子;大風摧折了莊稼,就是風否定了莊稼。把否定理解為外力的作用的結果,是種什么否定觀?
(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通過對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否定觀的比較,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辯證否定觀,對一切事物采取科學的分析態度和方法。)
比一比:辯證的否定觀與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辨證否定觀 形而上學否定觀
否定的動力: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斗爭的結果。 外力的否定,是外力強加于事物的,是主觀任意的否定。
否定同發展與聯系的關系:辯證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否定是對舊事物的消滅,是發展的中斷;否定是自我發展的中斷,是聯系的中斷。
否定與肯定的關系:是“揚棄”,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3、自主探究三
材料一: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早已被寫入教科書,人們一直深信不疑。但在XX年8月24日,地位備受爭議的冥王星卻被“開除”了出太陽系行星行列。
材料二:1589年,年輕的伽利略做了轟動一時的自由落體實驗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在一千多年前宣布的“不同重量物體落地速度不同”的理論。
上述材料對我們的學習有什么啟示?
(材料一啟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材料二啟示: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重要——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