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d.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4.從鴉片戰爭至今,中國經濟現代化已走過了160多年的歷程,其間曾經歷了抗日戰爭和“文革”兩次中斷和倒退。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經濟開始恢復,并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材料反映了( )
a.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 b.要自覺把握客觀規律
c.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 d.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5.“沒有賣不出的豆子”。意思是說,賣豆子的農民如果沒賣出豆子,可以加水讓它發芽,幾天后就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干脆讓它長大些賣豆苗;如果豆苗賣不動,可以移植到花盆賣盆景;如果盆景賣不動,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幾個月后,它就會結出許多豆子。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 )
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 b.要正視前進道路的曲折
c.把握人生機遇是必然的 d.要正視社會環境的復雜性
6.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這句話體現的哲理是(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
c.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能夠引起質變 d.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
(二)非選擇題
1.為什么說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是怎樣的?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四、能力拓展
時尚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現代人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的體現。在時尚文化的沖擊中成長起來的少年兒童,其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必然帶有時尚文化的烙印。他們吃“麥當勞”、“肯德基”,看數碼寶貝、蠟筆小新,唱流行歌曲、追青春偶像。時尚文化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眾傳媒的推波助瀾。信息數量正以幾何級的速度沖擊著我們的生存空間,這些信息使少年兒童的知識層面和知識結構都得到了很大的擴展。
辨析:現代社會中時尚文化的流行都意味著發展。
五、相關信息
(一)要明確區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準
判斷新舊事物的客觀標準為: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有沒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而不能以事物出現時間的先后、一時力量的強弱、發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從事物的名稱、旗號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斷新舊事物。因為,一般來說,新事物可能是后出現的,但不能說凡是后出現的東西都是新事物;從事物發展的最終情況來看,新事物要比舊事物力量更強大,發展速度更快,更加完善和成熟,但新事物在開始時是弱小和不完善的,而舊事物反而顯示出強大的特點;新事物的名稱固然是新的,但舊事物有時也打著新的名稱和旗號來欺世盜名,而其本質仍是舊事物。總之,不能從表面形式上去識別新舊事物。
新事物與舊事物是相比較而存在的,隨著具體時間、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新事物到了滅亡階段,就可能成了舊事物。因此,絕不能以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新事物與舊事物。
(二)庸俗進化論
它是形而上學發展觀的變種。庸俗進化論產生于19世紀初的歐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后,資產階級用以對抗唯物辯證法的一種哲學思想。其代表人物是英國哲學家、社會科學家斯賓塞等。庸俗進化論把達爾文的進化論庸俗化。它只承認事物發展中的量變和漸變,否認事物發展中的質變和飛躍。它否認事物自身所固有的內部矛盾是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源泉,最終必然導致“上帝創造世界”的唯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