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 第一框 價值與價值觀
①錯誤的價值觀不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②價值觀對人們的活動有導向作用③我們一定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④價值觀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這是千百年來傳頌的至理名言。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吸取我國傳統榮辱觀之精華,聯系當前社會問題,面向中華民族未來,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時代性,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上述材料說明( )
①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②價值觀對人的行為有導向作用③事物處于前后相繼的相互聯系之中④認識的根本任務在于指導實踐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選擇題
1.XX年4月17日上午,河南登封市少林大道被手持花圈和挽幛的人潮所阻塞,14萬百姓自發地走上街頭為40歲的女公安局長任長霞送行。
結合本課所學內容,你認為十萬多人自發地為任長霞送行說明了什么?
2.一位普通的進城打工人員,發現有人落水后奮不顧身地入水營救,結果由于體力不支,未能到達落水人身邊就溺水身亡了。
辨析:救人不成,他的這種行為是不值得的,沒有什么價值。
四、能力拓展
材料一 長期以來,人們把林業僅僅當成一個產業,形成了以木材生產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和體制,加上人們對森林生態價值普遍認識不足,更沒有把林業當作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來對待,不少地方還以犧牲森林資源的代價來換取糧食增產,造成林地大量減少,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材料二 進入21世紀,人類在嚴酷的事實面前,逐漸從長期對自然的索取和破壞中覺醒,一個從破壞自然到保護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
(1)運用價值觀的有關知識對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2)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上述材料給我們什么啟示?
五、相關信息
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雷鋒
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了什么,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了什么。──愛因斯坦
生命的長短以時間來計算,生命的價值以貢獻來計算。──裴多菲
真正的價值并不在人生的舞臺,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席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
為自己尋求庸俗乏味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可憐而渺小的人。──約爾旦
如果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出色的詩人,但他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馬克思
假如人只能自己單獨生活,只去考慮自己,他的痛苦是難以忍受的。──帕斯卡爾
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