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文化建設中心環節教案
牛玉儒:內蒙古通遼人,1952年出生。歷任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秘書長、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秘書長、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委副書記。1997年4月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人大十屆五次會議上當選為市長。XX年2月任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XX年4月任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書記。牛玉儒是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擔任呼和浩特市委書記期間,全心全意地謀劃經濟和社會發展,呼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面貌的明顯變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無不凝聚著牛玉儒的心血和汗水。特別是在住院治療期間,他仍心系事業,忘我工作,忍受著病痛的折磨,關注和牽掛著呼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他幾乎每天都通過電話詢問、指導和督促重點工程的進展情況,還帶病兩次考察城市建設和開發區的工作。去世前不到一個月,仍以頑強的毅力,主持召開市委九屆六次全委會議,作了激情澎湃、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工作報告,進一步描繪了呼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
204
圖。他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事業,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人民,奉獻給了他深深眷戀的草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XX年8月14日,牛玉儒去世后,他的事跡感動了億萬干部群眾。XX年11月,作出重要指示,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向勤政為民、鞠躬盡瘁的牛玉儒同志學習。
社會公德:又稱作“社會公共生活準則”,簡稱“公德”。社會公德是相對于私德而言的,指的是人們在履行社會整體義務或涉及社會整體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守的道德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通常在兩種意義上使用:第一,指人們在一些重大的社會關系、社會活動和社會交往中,應當遵守并由國家提倡或者認可的道德規范;第二,指人們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這是公民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必須遵守的簡單道德準則。社會公德是在人類公共生活的實踐中產生的,并往往通過風俗習慣的形式表現出來,其基本功能在于保證每個社會成員乃至整個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行。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公德,‘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新型道德關系,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更加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今天,我們在社會中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樂于助人、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職業道德是評價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準則,對該從業人員具有特殊的約束力。職業道德是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并出現相對穩定的職業集團時產生的,它與一般社會道德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職業道德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職業道德是在歷史上形成的、特定環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常常形成世代相襲的職業傳統和比較穩定的職業心理和習慣,因此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第二,職業道德反映特定的職業關系,具有特定職業的業務特點,因而它的作用范圍僅僅局限于特定的職業活動中,只對特定職業的人們具有約束力;第三,職業道德通常以規章制度、工作守則、服務公約、勞動規程、行為須知等形式表現出來。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天,我們要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