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教案(精選2篇)
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化的三大理論成果,運用事實分析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歷史觀,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2、能力目標:
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間的關系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感悟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關系,培養運用辯證的思維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教學難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預習思考:
(1)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分別是什么?(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怎樣產生的?)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完成哪三個“統一”?統一的原因是什么?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是什么?
二、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
馬克思主義哲學并不是自發產生的,其產生是一定的條件的,這主要就有三方面。
(1)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三大運動 英國憲章運動
德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從19世界30年代起,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法國里昂工人的武裝起義、英國的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提出了“反對私有制社會”的戰斗口號,提出建立人民憲章的主張。這些斗爭震撼了資產階級的統治,標志著無產階級已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為實現摧毀舊世界、創立新社會、變奴隸為主人的歷史使命,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正確反映社會發展規律和無產階級利益的科學理論來指導。同時,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豐富經驗,為這個科學理論的產生提供了現實的經驗,馬克思主義及其科學的產生標志著無產階級從自在階級發展為自為階級。
(2)自然科學基礎
細胞學說
三大發現 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
生物進化論
從19世紀開始,自然科學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進入了整理材料、尋找內部聯系和跨門類研究的階段,形而上學的自然觀逐漸被打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缺口,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說推翻了牛頓“宇宙不變”和“上帝第一推動”的觀念;賴爾的地質理論證明了地球也有一個演化的歷史。特別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質統一性以及各種物質形態之間聯系和發展的辯證性質,為哲學總結自然現象以及認識它們的一般規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識基礎。
細胞學說表明,所有動植物的生命現象,都是細胞按照一定規律分裂和增殖的結果,從而揭示了整個生物界的有機聯系;
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種形式的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被消滅,只能從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從而揭示了整個自然界各種運動形式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物質統一性;
達爾文的進化論表明,自然界中品種繁多的生物種類,都是由少數簡單生物經過長期的變化發展而成的。人類也是由一種古猿進化而來的,生物界是一個有規律的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正如恩格斯所說:“由于這三大發現和自然科學的其他巨大進步,我們現在不僅能夠指出自然界中各個領域內的過程之間的聯系,而且總的說來也能指出各個領域之間的聯系了,這樣,我們就能夠依靠經驗自然科學本身所提供的事實,以近乎系統的形式描繪出一幅自然界聯系的清晰圖畫。”
(3)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
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正是吸取了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與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才產生了辯證唯物主義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還有其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先進思想成果的結晶,它批判地繼承了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優良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則是德國的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是哲學發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黑格爾是辯證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績就是恢復了辯證法這一最高的思維形式,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描寫為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轉變和發展中,并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但是,他的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卻隱藏在神秘的唯心主義體系之中,他的辯證法是革命的,但萬能的體系卻窒息了辯證法。費爾巴哈是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后一個代表。他的偉大功績是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堅持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哲學觀點。但他在批判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時,卻把黑格爾的辯證法也拋棄了。他看到了人的自然存在,但他所說的人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他不懂人的本質是實踐的。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哲學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拋棄了它的唯心主義;批判地吸收了費爾巴哈哲學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拋棄了它的形而上學,并根據新的實踐經驗和科學材料,對它們進行革命的改造和發展,從而把辯證法和唯物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統一起來,創立了嶄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思考:1、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無論辯證法還是唯物主義,都具有那些局限性?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完成哪三個“統一”?)統一的原因是什么?
(1)(從內容上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兩個統一:
a、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從而結束了舊哲學中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相分離的狀態;
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在古代科學中曾有過自發的結合,在近代二者卻處在分離狀態,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的,而辯證法是唯心主義的。由三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分離,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它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它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b、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從而結束了唯心主義在歷史觀中占統治地位的局面。
一切舊哲學在歷史觀上都是唯心主義的,舊唯物主義企圖用唯物主義解釋社會歷史,但它不理解勞動、實踐的歷史作用,因而最終陷入唯心史觀。馬克思主義哲學還從實踐出發認識人和社會,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從而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徹底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
(2)(從作用上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思考)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科學性和革命性呢?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是實踐的科學的革命的學說。它的科學性,集中表現為“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生情況來理解事物”;它的革命性,集中表現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顯示了它極大的創新功能和批判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革命性都來源自于它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每一原理、每一觀點,都是實踐的總結。同時;又要接受實踐的檢驗,認為惟有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真正科學的理論;也只有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論,才能保持和發展自己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決定了它的革命性。實踐活動作為人類有目的有意識改造世界的物質活動,它是革命的、批判的。它以批判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為根本任務,以全人類的徹底解放為最終目標。馬克思主義哲學越是廣泛地掌握于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越是化為廣大群眾的革命實踐,就越是呈現出它的徹底的革命性。正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性、科學性、革命性的高度統一,才充分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強大生命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舊哲學的最重要、最顯著的特征——實踐性
(過渡)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個國家的具體實踐相聯系的;對于中國
共產黨人來說,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環境;因此,必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立足中國國情,按照中國的特點去運用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80多年來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
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創立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三大理論成果的相繼形成,木僅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發展,而且指導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思考題:為什么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至今仍然沒有過時?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發展的理論,它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你知道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嗎?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 毛澤東思想
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的偉大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含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的偉大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精髓——實事求是
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2)鄧小平理論
含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的又一偉大理論成果,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主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含義——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它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本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還是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練習:
板書設計:
二、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
(1)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2)自然科學基礎
(3)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1)(從內容上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兩個統一:
(2)(從作用上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1) 毛澤東思想
(2)鄧小平理論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課后小結:
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教案 篇2
第二框 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教材分析】
這一框是本課的落腳點,主要是從“哲學與時代”的關系角度,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基本特征和發展。這一框分三目: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第一目主要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得以產生的三個基礎來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適應時代的產物,它是對時代主題的科學解答。
第二目重在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 了三個統一,即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辨證的歷史觀的統一、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這三個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基本特征。
第三目主要是從哲學與時代關系的視角,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說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理論。
【學生分析】
整個社會處于轉型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正發生著巨大變化,不同的思想對青年學生產生著不同的作用,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思維能力有一定提高,思想活躍,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時期,對一些社會現象能主動思考,但尚需正確加以引導,激發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分析】
一、基本知識:通過學習識記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的內容。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的觀點及其發展的理論。并能運用有關理論分析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鑒別理論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發展的眼光觀察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科學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品格。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難點: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特征中的“三個統一”。
【教學方式】
采用接受式學習的方式,以教師分析為主,輔之以師生的互相討論。
【教學用具】
應用多媒體制作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結構】
二、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
1、 誕生的三大基礎
a階級基礎 ——無產階級
b自然科學基礎——三大發現
c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黑格爾的辯證法)
2、 基本特征
a在實踐的基礎上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b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辨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c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a、 毛澤東思想及其精髓。
b、 鄧小平理論及其主題。
c、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質。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
回顧上一框內容,主要是有兩大方面,一是哲學與時代的關系,一是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在哲學與時代的關系中,我們明確了: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在學習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時,我們明確了兩個具體內容,第一、哲學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觀念、解放人們的思想。即哲學可以更新觀念,解放思想,第二、哲學能預示和指明社會前進的方向,指引人們追求更美好的未來,即哲學可以指明社會前進的方向。
導入新課:
學習這些內容讓我們了解到,哲學對社會的巨大作用,特別是我們要找到一個時代的真正哲學,那樣,才能讓哲學真正發揮它的功效。那么,現在我們找到了這個時代的真正哲學了嗎?在我們中國,經過幾代人的探索和實踐,我們終于找到了對中國近現代社會起促進作用的真正哲學,它就是——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
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非常有必要掌握下面兩個問題: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會產生于19世紀中葉?
②、為什么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至今仍然沒有過時?
對這兩個問題回答,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掌握的主要內容
講授新課:
課堂設問: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會產生于19世紀中葉?回答這一問題我們應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1、 誕生的三大基礎
首先,它的產生有階級基礎,
a、階級基礎
19世紀,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如:a、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b、英國憲章運動c、德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這些工人運動最后都以失敗告終,革命者們在總結經驗時得出一個教訓:沒有科學理論作指導。因此,那個時代確確實實需要一個科學的理論,而馬克思主義恰恰順應的這一需要,從而,馬克思主義成為了無產階級革命有力的思想武器,
其次,19世紀的自然科學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b、自然科學基礎
a、 細胞學說(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b、 生物進化論(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
c、 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世界統一于物質)
這三大發現成為了證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實證。
c、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黑格爾的辯證法)
費爾巴哈在唯物主義上的成就和黑格爾在辯證法的成就,都是當時相當成熟的理論,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它們,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理論上成為了最先進的哲學。
因此,社會的進步,自然科學的發展,思維理論的成熟,都集中在19世紀,這些客觀條件都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再加上馬克思和恩格斯,艱苦卓絕的努力,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了!!!這是時代精神上的精華,是真正的哲學!
課堂設問:②、為什么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至今仍然沒有過時?
提示:回答這一問題要從兩方面闡述,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發展!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a、 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舊唯物主義的局限性:只強調世界是(什么)物質的,但這個世界是怎么樣的沒有做出科學的回答。 這個回答并沒有用到實際生活中,沒有起到對社會,對自然的作用。可以說是毫無實際意義。如事例:這是一輛自行車。自行車是物質的,但并沒有說明這輛自行車有什么用?所以僅知道這是一輛自行車而不知道它有什么用,是毫無實用意義,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來需要了解的是這輛自行車有什么用,即,這個世界是怎么樣的。
唯心主義辯證法的局限性:只研究了世界是怎么樣的,但在回答這個世界是什么時則陷入了唯心主義。
辯證法的基本觀點是,這個世界是聯系的,這個世界是運動、變化、發展的,這個世界是充滿矛盾的。但為什么會這樣,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的哲學對此回答則陷入了唯心主義,認為這些都是上帝(客觀精神)或主觀決定的。
事例:自行車是運動的,為什么會運動?因為人的驅動,人又是誰來驅動?是上帝賦予人這一能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打破了兩著的局限性,在正確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基礎上,也回答了世界是怎么樣的,
而且與人們的實踐活動相結合。
b、 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有些人在自然觀上堅持辯證唯物主義,但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上則陷入了唯心主義。如:有人承認水是客觀存在的,水也是運動著的,但法國軍隊為什么能稱雄歐洲?,他卻認為這是由拿破侖的個人意志決定的。社會運動為什么有朝代更替?,他卻認為這是上帝安排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堅持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而且也運用唯物辯證的觀點正確揭示人類社會產生發展
的規律和原因。(如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和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規律)同時清楚地看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實踐。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的重要特點!!
c、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通過學習歷史我們了解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于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中,
對于它的科學性,我們應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它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它是在總結工人運動的革命實
踐中產生的,所以它是從實踐中來的,
第二方面,它是經過了充分的實踐檢驗的,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正確指導下,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并走向成功,中國也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正確指導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并正確地指導中國人民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以,它是科學的
對于它的革命性,也應從兩方面理解,其一是,它的產生就是為了無產階級的革命成功而產生的。如三
大工人運動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科學理論作為指導,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指引革命走向成功的有力思想性武器。
其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對以往哲學的革命性的否定。如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性地否定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等。
綜述,這兩大特征都是以往哲學所不能有的。
此外,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著,今天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又有了新的理論成果,而且這
些理論成果也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這些成果就是:
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在理論成果
a、 毛澤東思想,
歷史地位——第一個偉大的理論成果
精髓——實事求是
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b、 鄧小平理論
歷史地位——又一偉大理論成果
基本內容——如何建設社會主義
主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歷史地位——最新成果
基本內容——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本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作用——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小結新課:這節課我們主要回答了兩個問題,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會產生于19世紀中葉?
②、為什么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至今仍然沒有過時?
這節課的重難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個基本特征,所以希望同學們課后對這一內容要用心去領悟。下面我們通過一些練習來鞏固一下知識點。
◇課堂練習:
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階級基礎是( a )
①19世紀中葉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無產階級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③自然科學的發展取得重要成就
④哲學社會科學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點評:注意題干所要求的條件是“社會、階級基礎”,故選a。③④分別是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課堂練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的兩個結合和統一是指( a )
①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的結合和統一
②辯證唯物的自然觀和辯證唯物的歷史觀的結合和統一
③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結合和統一
④本體論與認識論的結合和統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馬克思的墓碑上刻著標志馬克思哲學基本特征的兩行字:“以往的哲學家只是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造世界。”這主要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 c )
a.階級性 b.革命性 c實踐性 d.科學性
解析:抓住“改造”這一材料核心,它所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即c
3、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于19世紀中葉,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偉大的認識工具。它產生的條件有( abd )
a.德國的古典哲學是其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
b.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是其產生的階級基礎
c.資產階級革命的蓬勃發展是其階級基礎
d.自然科學取得的巨大進展,特別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達爾文的進化論這三大發現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科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