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學原理大匯總
哲學的科學內涵
(1)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2)哲學是關于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3)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4)哲學屬于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在階級社會具有階級性。
辯證唯物論
1.自然界客觀性原理: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在人類產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所以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
方法論:①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②我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從自然。
2、世界的物質性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整個世界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
方法論: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要求人們在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中必須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3、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方 法 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4、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原理: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地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在不斷地拓展和加深。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但不等于說每個人的意識隨時隨地都是正確的。人們對同一客觀事物的認識,由于主客條件的制約會出現正確與錯誤的差別。從主觀方面來看,影響意識能否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主要原因是:①立場不同;②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不同,思維方法不同;③知識構成不同。
方法論意義:①要相信“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提高認識世界、學習科學知識的信心,堅決抵制“不可知論”。 ②應當在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基礎上,著重從主觀方面努力,盡力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這就要求我們端正立場,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來觀察事物,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指導,不斷充實我們的科學知識,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在正確認識世界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意識的能動性原理:一方面,意識不僅能夠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和特征,而且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另一方面,意識能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起阻礙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6、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的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一名話,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推動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具有阻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