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精選4篇)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篇1
政治:1.3.1
教學案(新人教必修4)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任何反映自己時代的歷史和客觀要求的哲學,都可以成為這一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指導社會變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維方法,辯證全面地看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武裝自己,推進社會進步。
【學習重難點】“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課前預習 自主探究】
探究活動一: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請閱讀p16虛框,思考:
1.談談你對思想文化的發展和經濟發展、政治變革之間關系的理解。
2.在百家爭鳴中產生的上百種思想中,是不是所有的哲學思想都是正確的?是不是所有的哲學都能稱作真正的哲學?
3.“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這個觀點對嗎?為什么?
探究活動二:社會變革的先導
伏爾泰是啟蒙運動時期 著名的思想家,他最有影響的一本書是《哲學通信》,被人稱為“投向舊制度的第一顆炸彈”。他說:“我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種子,盡管我自己未必成為革命的見證人,但它是必然要到來的”。
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教材有關文藝復興運動的資料,談談哲學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
判斷正誤:任何哲學都可以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 )
【基礎自測】
選擇題
1.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是因為( )
①它是一定時代的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它正確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 ③它牢牢地把握了時代的脈搏 ④它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2.哲學作為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在( )
a.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b.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反封建神權
c.為無產階級代表的勞動群眾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武器
d.反作用于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
3.下列關于哲學對社會變革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預見和指明社會發展的方向,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
②直接作用于社會制度,引起社會形態的變化
③動員和掌握廣大人民群眾,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
④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提供社會變革的政治保證
a.①② b.③④ c.① ③ d.②④
4.14世紀至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反映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權的思想文化啟蒙運動,它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空前繁榮和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這說明( )
①它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預見、指明了社會前進的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 ③它能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④它培養了人們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喚起了人們的創造意識和科學實驗精神,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德國古典哲學主要用辯證法啟迪人們的心靈,解放人們的思想,從而成為變革德國封建社會的前導。上述材料說明( )
a.哲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b.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c.哲學是具體知識的總結 d.哲學是歷史發展的碩果
6、下列對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與一定形態的文化的關系理解正確的是( )
①—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定形態的文化
②一定形態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
③一定形態的文化決定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
④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反作用于—定形態的文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正確地反映時代的任務和要求,推動時代的步伐和進程。據此回答7-8題。
7.哲學反映時代的任務和要求,就是說( )
a.哲學是經濟、政治的體現
b.哲學是政治斗爭的核心
c.哲學是經濟工作的重點
d.哲學是思想文化的靈魂
8.真正的哲學推動時代的步伐和進程,意味著( )
①哲學是時代變革的先導因素 ②哲學是歷史發展的精神動力
③哲學是社會實踐的根本目的 ④哲學是進步階級的思想武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學只不過是在思想上反映出來的時代內容。”這說明( )
a.哲學屬于思想文化范疇
b.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d.任何哲學都是一定時代社會生活內容的正確反映
10.被推翻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曾經哀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滅了法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 )
a.哲學可以通過對社會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導社會變革
b.哲學對社會變革具有決定作用
c.啟蒙運動使歐洲文化發展達到了頂峰,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d.哲學為社會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11.恩格斯指出:“正象在18世紀的法國一樣,在19世紀的德國,哲學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潰的前導。”這說明:
a.哲學推動時代步伐,決定歷史進程
b.任何哲學都對社會變革起積極作用
c.反映本時代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的哲學對社會變革起巨大作用
d.德國古典哲學產生,開啟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
【合作探究 重點突破】
1.在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同時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大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結合材料,簡要說明科學發展觀是怎樣體現哲學和時代的關系的。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篇2
教學目標: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教學重、難點:
1.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2.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1.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1)哲學與時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關系。
(2)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2.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1)哲學批判舊思想和舊制度,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學可以預見未來、指明方向,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素質訓練:
○ 預習填空:
1.哲學屬于______的范疇,_____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2.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________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3.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____一定形態的文化,一定形態的文化又____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
○ 鞏固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任何哲學只不過是在思想上反映出來的時代內容”這段話表明了 ( a )
a.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哲學在社會變革中起先導作用
c.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d.哲學家的反映都是正確的
2.哲學和時代的關系是 ( d )
a.哲學超越時代 b.哲學不受時代的制約
c.時代依賴于哲學 d.任何哲學只不過是思想上反映出來的時代內容
3.哲學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a )
①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定形態的哲學 ②一定形態的哲學反作用于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 ③一定形態的哲學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④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哲學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 c )
a. 哲學都是對社會生活的正確反映
b.哲學都是對社會生活的錯誤反映
c.哲學對社會生活既可以反映這一面,也可以反映那一面
d. 哲學家都是真理的發現者
二、不定項選擇題
5.哲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有 ( abd )
a.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b.哲學反作用于產生并決定它的經濟基礎
c.哲學是社會發展的惟一動力
d.哲學對于變革社會生產關系有重要作用
6.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是因為 (abcd )
a.它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與要求
b.它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
c.它符合時代的需求,有利于時代的進步
d.它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二、簡答題
7、簡述: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參考答案
1、a 2、d 3、a 4、c 5、abd 6、abcd
7、(1)它可以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篇3
3.1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識記哲學是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2、理解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哲學理論觀察、分析、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時代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思想品質,讓學生關注時代、關注現實、關注生活,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哲學屬于思想文化的范疇,是對一定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它來源于社會實踐、反映人們的實踐,也必然對社會實踐活動產生重大影響。下面我們就探究哲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二)進行新課
一、 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5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百家爭鳴的思想局面,與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現狀是分不開的,是當時的政治、經濟現狀的反映和體現。
1、哲學與時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
(1)哲學屬于思想文化的范疇,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定形態的文化,一定形態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
(3)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任何哲學都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產生重大影響。
2、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6頁內容,并思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面對著一定時代社會生活的諸多內容,哲學家可以反映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那一方面,可能正確或比較正確地進行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確乃至錯誤和歪曲地進行反映。因而,哲學家可能是真理的發現者,也可能是謬誤的制造者。
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就是因為它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二、社會變革的先導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6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一定時期的哲學思想總為一定時代的社會變革提供思想指導。
1、批判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它可以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文藝復興運動打擊了封建教會的神學統治和精神獨裁,使越來越多的人從宗教神學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實現了由面向神到面向人和自然的轉化。它培養了人們面向現世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喚起了人們積極進取的創造意識和科學實驗精神,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
2、預見未來,指明方向,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還體現在它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總之,任何反映自己時代的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的哲學,都可以成為這一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時代的步伐,指導社會的變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7頁“相關鏈接”內容,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略。
(三)課堂總結、點評
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任何哲學都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產生重大影響。真正的哲學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成為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指導社會的變革。
(四)實例探究
[例1]哲學與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是 ( )
①哲學是一定社會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一定社會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定時代的哲學形態 ③哲學對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產生重大影響 ④一定時代的哲學會推動當時的經濟和政治的發展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④ d.① ③ ④
答案:b
[例2]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在( )
a. 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
b. 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
c. 動員和掌握群
d. 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答案 d
[例3]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是因為它 ( )
①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 ③ 對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有決定性影響 ④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a.① ② b.① ② ③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④
答案:d
★課余作業
分組收集材料,討論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篇4
一、學習指導
(一)知識網絡
(二)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有:理解哲學與思想文化以及經濟、政治的關系,哲學與時代的關系。運用哲學與經濟、政治和文化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說明哲學對社會變革和發展的先導作用。分析實例,說明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通過學習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培養自己的時代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覺地運用哲學理論觀察、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三)學法指導
1.個案分析法。在學習“哲學與時代的關系”時,可以運用教材中所學的基本原理,聯系以往所學的歷史知識,選取個案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個案可以在如下時期中選擇:戰國時期、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啟蒙運動時期、五四運動時期等。在這些時期,人類思想文化得到了比較集中的發展,產生了很多優秀的哲學思想,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密切而又典型。
2.理論聯系實際。學習“哲學與時代的關系”時,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否則對兩者關系的理解就會停留在一個抽象的水平上。學生要熱愛生活,關注時代,從自己身邊的各種思想文化現象的變化中去領會時代的發展。
3.對比學習法。學生可以選擇兩個時代進行對比分析,看看這兩個時代的社會經濟、政治現象有什么變化,進而對比這兩個時代的哲學主題和哲學風格的差異。通過對比,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二、知識點撥
(一)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本課題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是在第一課“哲學與生活”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述“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問題是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鍵,學生可以從哲學與時代的一般關系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的關系這兩個角度進行理解。
從哲學與時代的一般關系來看。首先,哲學來源于時代,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哲學屬于思想文化范疇,是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經濟與政治的反映,它的內容來源于時代。真正的哲學能夠反映自己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是時代精神上的精華。其次,哲學反作用于時代,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和推動力量。哲學可以通過對社會弊端、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學還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導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強大物質力量。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的關系來看。首先,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時代的要求,是對時代主題的科學回答,它的產生有著深刻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握了時代的脈搏,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精神上的精華。其次,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僵死的教條,它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壯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就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精神實質。
例題:下列關于哲學與時代關系的論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哲學的內容來源于時代 b.哲學可以反作用于時代
c.哲學是對時代的正確反映 d.哲學的內容和形式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哲學與時代關系的理解。教材中講到哲學是對一定時代的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這說明哲學的內容來源于時代,所以a是正確的;教材中又講到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這說明哲學可以對時代產生反作用,所以b也是正確的;d在教材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到,但理解了哲學與時代的關系之后,就應該知道,哲學作為思想文化范疇必然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c是不正確的,因為哲學對時代既有正確的反映,也有歪曲的、不正確的反映。
(二)什么是真正的哲學
教材中講到:“面對著一定時代社會生活的諸多內容,哲學家可以反映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那一方面,可能正確或比較正確地進行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確乃至錯誤和歪曲地進行反映。因而,哲學家可能是真理的發現者,也可能是謬誤的制造者。”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不能采取“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要么正確,要么錯誤”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而一定要運用歷史的分析法。
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哲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判斷真正的哲學的標準就是看它是否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是否牢牢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是否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也就是說,看它是否代表了時代的主流和歷史的前進方向。
第二,不能認為凡是包含著個別錯誤結論的哲學就不是真正的哲學,哲學家對問題的認識不能超越自己的時代,因此,一定時期的哲學形態在后人看來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這要求我們一定要用歷史的眼光觀察問題。只要一種哲學代表了它自己所屬時代的主流和歷史的前進方向,我們就要承認它是真正的哲學。
第三,也不能認為凡是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不一致的哲學,或者為馬克思主義所批評過的哲學就不是真正的哲學。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分析方法觀察問題,而不是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具體結論去衡量。
例題:判斷一種哲學形態是否是真正的哲學,關鍵要看它是否( )
①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時代的脈搏③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④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相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學生對什么是真正的哲學的理解。①②③都是教材中提到的標準,判斷什么是真正的哲學就要看它是否與這三個標準相一致,不能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具體結論作為衡量標準,我們要堅持的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分析方法。正確答案為a。
三、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關于哲學與思想文化以及經濟、政治關系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哲學屬于思想文化范疇
b.哲學是推動經濟、政治發展的根本動力
c.哲學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d.哲學可以反作用于經濟、政治
2.從哲學對時代的反作用來看,哲學與時代的關系表現在( )
①哲學的內容來源于時代②哲學對時代的弊端有批判功能③哲學可以塑造時代精神,指引時代前進④哲學掌握了群眾可以化為推動時代變革的巨大物質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有關真正的哲學的論述,正確的是( )
a.真正的哲學不能包含個別錯誤結論
b.真正的哲學自身內部不能包含任何矛盾
c.真正的哲學必須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具體結論相一致
d.真正的哲學要反映自己時代的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
4.在18世紀法國的啟蒙運動中,啟蒙大師高舉自由、平等、人權和理性的大旗,提出了徹底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學展開了猛烈進攻,迎來了轟轟烈烈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這說明( )
①哲學對社會弊端可以起到批判功能②哲學是神學的死敵③哲學可以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④哲學掌握了群眾,就可以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啟蒙哲學引導和塑造了現代精神,開啟了人類社會進入現代化的大門。經過幾百年發展,現代性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來,后現代哲學應運而生,它全面反思和批判人類在現代化過程中產生的種種弊端,并對啟蒙哲學發起了猛烈攻擊。這表明( )
①哲學對社會弊端有批判功能②哲學可以引導和塑造時代精神③時代的變化推動哲學的變化④哲學分歧皆是對社會斗爭的反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簡述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2.有人認為,判斷真正的哲學的標準是要看它是否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具體結論相一致。你怎么看待這種觀點?
四、能力擴展
1.材料一“物質一般地就是一切以任何一種方式刺激我們感官的東西;我們歸之于不同的物質的那種特性,是以不同的物質在我們身上造成的不同的印象或變化為基礎。”
──霍爾巴赫:《自然體系》
材料二“因此,任憑是全宇宙的重量,也動搖不了一個真正的無神論者,更不必說粉碎他了。”
──拉美特利:《人是機器》
材料三“要知道,人民奪回自由,根據的就是那種曾經奪去人民自由的權利,所以,要么是人民有理由恢復自己的自由,要么就是過去人們并沒有理由剝奪人民的自由。”
──盧梭:《社會契約論》
以上材料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哲學觀點或政治觀點?請說明這些思想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2.18世紀的法國資產階級已經成熟,力量強大,提出了明確的政治要求。與這種狀況相適應,18世紀法國啟蒙哲學風格明快、潑辣,旗幟鮮明,提出了徹底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19世紀初的德國處于分裂狀態,資產階級力量軟弱。與這種狀況相適應,德國古典哲學反封建的斗爭以唯心主義辯證法的形式出現,語言艱深、晦澀。
請運用哲學與經濟、政治關系的原理,分析18世紀法國啟蒙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在內容和形式出現差異的原因。
五、相關信息
(一)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是指我國古代戰國時期學術界相互辯爭的局面和風氣。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前221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確立時期,整個社會處于大轉型之中。社會的激烈變革引起了社會多種矛盾的激化,當時的階級斗爭十分尖銳。各個階級乃至同一階級中的不同階層,面對著這一社會大變革的局面,都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因此,在這一時期中,圍繞著新舊生產關系、社會制度、文化教育的斗爭,以及通過什么樣的辦法來建立封建制度等問題,在思想戰線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思想派別,形成了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百家爭鳴”的局面。
“百家爭鳴”包括很多派別,但可以把他們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派是新興地主階級的激進代表。他們主張通過暴力、戰爭推翻奴隸主的統治,廢除“世卿”制,提出以軍功論賞,用“嚴刑峻法”建立地主階級的專政。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商鞅、孫臏、荀子、韓非等。另一派是地主階級改良派的代表。他們主張用“仁義”等說教感化奴隸主,籠絡人民,實現向封建制的過渡,反對用暴力。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孟子等。此外,還有一些知識分子,在社會大變動面前感到無所適從,故對社會或作消極的反抗,或思考尋找精神上的寄托。他們面對階級地位的大變動、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傳統觀念的破壞,感到“世道”、禍福、是非一切變換不定。這些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等。
(二)文藝復興
一般把西歐從14世紀末到16世紀末的這一歷史時期稱為文藝復興時期,之所以稱之為文藝復興,意思是說在這個時期遭到中世紀摧殘和遺忘的古代文化復活了。所謂古代文化的復活,實際是伴隨著當時生產力的發展、城市工商業的興起和商品貿易市場的擴大,新興市民資產階級對古代文化的利用和繼承,是與傳統宗教文化相對立的、適應市民資產階級現實需要的思想文化運動。它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政治、科學、宗教、倫理和藝術等多方面。
在哲學理論上,文藝復興是屬于資產階級世界觀的萌芽時期。一般把這一時期的哲學思潮劃分為三個相互聯系的方面去理解,即人文主義、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宗教改革運動。人文主義主張一切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的利益,抬高人、貶低神,用人權反對神權,追求個人自由和現實幸福。主要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薄伽丘、伊拉斯謨等。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思潮,重視對自然的研究,強調理性和經驗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哥白尼、伽利略、達·芬奇、布魯諾等。在宗教思想上,反對傳統教會特權和煩瑣的宗教儀式,主張個人虔誠信教即可得救,無須教會作中介。主要代表人物有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總的說來,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思想只是提出了一些思想觀點和原則,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思想理論體系,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最初表現,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的、宗教的蒙昧主義的開始。
(三)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
18世紀時,在法國資產階級反封建反宗教的啟蒙運動中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唯物主義派別,主要代表人物有拉美特利、狄德羅、愛爾維修、霍爾巴赫等。他們代表了上升時期的法國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提出了徹底的無神論思想,揭露宗教和教會的反動本質。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主要是繼承了17世紀英、法的唯物論思想,主要是笛卡兒和洛克的思想,并依據當時的自然科學成果,把近代以來形成的機械的、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推進到最徹底的程度和典型形態。他們肯定物質世界的自身存在,時間、空間和運動同物質不可分割,指出精神對肉體的依賴性。堅持感覺是認識的唯一源泉,是外界事物作用于感官的結果。強調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在社會觀方面,提出自保、自愛是人的永恒天性,人的才智、道德是后天獲得的,強調人是環境的產物,主張教育萬能。這些理論直接否定宗教神學,并為變革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
(四)德國古典哲學
德國古典哲學是指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德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哲學,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中,除費爾巴哈外都是唯心主義者。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唯心主義哲學發揮了人的意識能動性方面,批判了以往唯物主義哲學的機械性和形而上學性,比較系統地提出辯證法的思想,這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巨大貢獻,也為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的提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費爾巴哈從人本主義出發,批判了宗教神學和唯心主義,恢復了唯物主義的王位,成為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中間環節。德國古典哲學是德國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它從理論上論證了變革封建制度的必要性。同時,它的不徹底性體現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既要求革命又害怕實際斗爭,既反封建又向封建勢力妥協。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