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學原理大匯總
方法論:因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出真知,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實踐,取得直接經驗。由于科學理論能指導實踐,是人們進一步探索客觀世界奧秘的基礎,而每一個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也不必要事事都親自實踐,因此我們要認真讀書,重視間接經驗的學習,并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
錯誤傾向:既要反對輕視間接經驗,輕視知識、歧視知識分子的錯誤傾向;又要反對輕視和貶低體力勞動、忽視實踐的錯誤觀點。
40、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人民群眾的作用原理):①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②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法論: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應做到①相信群眾②依靠群眾③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41、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辨證關系原理: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改造主觀世界是為了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通過自覺地改造主觀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在這種相互作用中,人們不斷改善兩者的關系,實現著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和人自身不斷完善這樣的雙重目的。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人們在實踐中努力實現主觀與客觀的科學統一、個人與社會的正確統一,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②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③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
歷史唯物主義(人生觀、價值觀)
42、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首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其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落后的、反動的、非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著重大的起阻礙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承認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同時得視社會意識的能動反作用。自覺地樹立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
43、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原理:價值觀具有階級性、多樣性的特點。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和社會有著不同的導向作用: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價值觀不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指向就不同;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同樣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價值觀都具有普遍的顯著的導向作用。我們一定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44、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原理: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凡是符合發展規律,要類根本利益的價值觀都是正解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對人們評價事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及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正確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45、集體主義是正確價值取向原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既是一種價值觀,又是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系的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它的主要內容是:堅持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