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學原理大匯總
方法論:要在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努力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逐步學會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切忌用孤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26、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原理:唯物論與辯證法是統一唯物論是辯證法的基礎,堅持唯物論必須堅持辯證法。
方法論:唯物論與辯證法是統一,堅持從全面的、發展的實際出發。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27、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原理: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是人區別與物的特點。包括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即“想”、“做”、“精神狀態”。
方法論: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28、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原理: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離不開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必須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的結合起來。
29、現象與本質的關系的原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和本質,都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體。本質和現象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本質離不開現象,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現象也離不開本質,現象是本質的表現,現象的根據就在于本質。
方法論:我們既不能脫離現象憑空地去認識事物的本質,也不能使認識停留在表面現象上,而是要透過事物的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31、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感性認識的低級階段,而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是認識的起點,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同時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正確、可靠、深刻。
方法論: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不能滿足于獲得感性認識,而應該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理性思維對現象進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32、認識的根本任務原理:從現象和本質的區別看,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認識的程度和水平看,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認識的作用看,正確的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因此,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方法論:要提高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自覺性。
30、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的原理:科學理論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本質、規律的正確認識,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具體作用:科學理論能夠預見事物的發展方向;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提供科學的思維方法 ;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方法論:我們應該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自覺追求真理,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活動,促進實踐的發展。
33、認識的辯證發展原理:從深度上說,認識需要不斷深化;從廣度上說,認識應當不斷擴展;從進程上說,認識必須向前推移。因而認識總是發展的。
方 法 論:我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應該使認識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層次,擴展到更廣的空間或領域,并注意使認識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發展而不斷向前推移。反對思想僵化、認識固定化的觀點,反對一切停止、悲觀、無所作為的觀點。(或: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深化、擴展、發展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