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學原理大匯總
分析與綜合的關系原理:分析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綜合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1)區別:含義不同。客觀依據不同。客觀事物的多樣性與統一性。作用不同。分析側重于對部分的把握;綜合側重于對整體的概括。(2)聯系:分析與綜合密不可分。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分析與綜合是相互依賴。綜合以分析為基礎,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綜合是分析的前提,沒有綜合也就沒有分析。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指導分析。分析與綜合在一定的條件下又可以相互轉化、相互過渡。貫穿于分析與綜合方法之中的核心是矛盾分析法。
方法論:我們在實際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要注意培養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同。堅持分析與綜合相結合,既注意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反對把二者割裂開來。
35、合理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關系原理: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合理想象和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創造性思維要以合理想象為前提,合理想象中蘊涵著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方法論:我們要善于把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人的認識能力。
36、實踐的基本特征的原理: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實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實踐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實踐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尊重實踐,要勇于實踐,要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
37、實踐對社會發展作用的原理: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的基本形式有: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和科學實驗等。它們對人類社會發展起巨大作用。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決定作用;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科學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其作用集中表現在提高物質生產,改造社會活動的水平上,使人類能夠更合理地從自然界獲取物質生活資料,使社會獲得全面進步。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樹立勞動觀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科學實驗的偉大實踐中去,為社會的全面進步做出貢獻。
38、實踐和認識(理論)的辯證關系原理:實踐決定認識(理論),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發展的根本動力、檢驗的標準和最終目的;認識(理論)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指 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阻礙作用。
方 法 論: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反對教條主義,反對思想僵化。
39、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互關系的原理: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人們獲得知識的兩個途徑,二者是統一的。直接經驗是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的經驗和知識。間接經驗是從他人那里得來的知識,主要是書本知識。在我為間接經驗,在別人則為直接經驗。就人類知識總體來說,一切真知識都來源于實踐,就人們獲得的知識來說,大量知識屬于間接經驗。人們要真正掌握并豐富和發展間接經驗,還必須通過親自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