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
1.c 2.c 3.d 4.d 5.cd
6.b 7.ac 8.abc 9.d 10.d
11.c 12.d 13.ab 14.d 15.d
教學反饋
動力學是力與運動學的結合,經過前兩章的復習以及學生在高一所學的基礎上,從課堂氣氛可以反映出學生已經進入高三復習狀態,從學生反映看,學生對牛頓運動定律很熟悉,區分
作用力反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部分學生還掌握不是很好,但是這些主要靠記憶,相信學生通過復習應該能加深印象。
牛頓第二定律
教學目標:
1.理解牛頓第二定律,能夠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力學問題
2.理解力與運動的關系,會進行相關的判斷
3.掌握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學重點:理解牛頓第二定律
教學難點: 力與運動的關系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牛 頓 第 二 定 律
1.定律的表述
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ma (其中的f和m、a必須相對應)
點評:特別要注意表述的第三句話。因為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們的關系除了數量大小的關系外,還有方向之間的關系。明確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確列出方程的重要環節。
若f為物體受的合外力,那么a表示物體的實際加速度;若f為物體受的某一個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表示物體在該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為物體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個力,那么a僅表示該力產生的加速度,不是物體的實際加速度。
2.對定律的理解:
(1)瞬時性:加速度與合外力在每個瞬時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表現為:合外力恒定不變時,加速度也保持不變。合外力變化時加速度也隨之變化。合外力為零時,加速度也為零。
(2)矢量性:牛頓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公式 只表示加速度與合外力的大小關系.矢量式的含義在于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始終一致.
(3)同一性:加速度與合外力及質量的關系,是對同一個物體(或物體系)而言。即 f與a均是對同一個研究對象而言。
(4)相對性:牛頓第二定律只適用于慣性參照系。
(5)局限性:牛頓第二定律只適用于低速運動的宏觀物體,不適用于高速運動的微觀粒子。
3.牛頓第二定律確立了力和運動的關系
牛頓第二定律明確了物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之間的定量關系。聯系物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的橋梁或紐帶就是加速度。
4.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步驟
(1)明確研究對象。可以以某一個物體為對象,也可以以幾個物體組成的質點組為對象。設每個質點的質量為mi,對應的加速度為ai,則有:
f合=m1a1+m2a2+m3a3+……+mnan
對這個結論可以這樣理解:
先分別以質點組中的每個物體為研究對象用牛頓第二定律:
∑f1=m1a1,∑f2=m2a2,……∑fn=mnan,
將以上各式等號左、右分別相加,其中左邊所有力中,凡屬于系統內力的,總是成對出現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矢量和必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該質點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