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
2.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
【例3】(XX年上海高考題)如圖(1)所示,一質量為m的物體系于長度分別為l1 、l2的兩根細線上,l1的一端懸掛在天花板上,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l2水平拉直,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現將l2線剪斷,求剪斷瞬時物體的加速度。
(1)下面是某同學對該題的某種解法:
解:設l1線上拉力為t1,l2線上拉力為t2,重力為mg,物體在三力作用下處于平衡。 mg, ,解得 =mgtanθ,剪斷線的瞬間,t2突然消失,物體卻在t2反方向獲得加速度,因為mgtanθ=ma所以加速度a=gtanθ,方向在t2反方向。你認為這個結果正確嗎?說明理由。
(2)若將圖(1)中的細線l1改為長度相同,質量不計的輕彈簧,如圖(2)所示,其它條件不變,求解的步驟和結果與(1)完全相同,即a=gtanθ,你認為這個結果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解析:(1)這個結果是錯誤的。當l2被剪斷的瞬間,因t2突然消失,而引起l1上的張力發生突變,使物體的受力情況改變,瞬時加速度沿垂直l1斜向下方,為a=gsinθ。
(2)這個結果是正確的。當l2被剪斷時,t2突然消失,而彈簧還來不及形變(變化要有一個過程,不能突變),因而彈簧的彈力t1不變,它與重力的合力與t2是一對平衡力,等值反向,所以l2剪斷時的瞬時加速度為a=gtanθ,方向在t2的反方向上。
點評:牛頓第二定律f合=ma反映了物體的加速度a跟它所受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系.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同時產生了相應的加速度,外力恒定不變,物體的加速度也恒定不變;外力隨著時間改變時,加速度也隨著時間改變;某一時刻,外力停止作用,其加速度也同時消失.
3.正交分解法
【例4】如圖所示,質量為4 kg的物體靜止于水平面上,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5,物體受到大小為20n,與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時沿水平面做勻加速運動,求物體的加速度是多大?(g取10 m/s2)
解析:以物體為研究對象,其受力情況如圖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把f沿兩坐標軸方向分解,則兩坐標軸上的合力分別為
物體沿水平方向加速運動,設加速度為a,則x軸方向上的加速度ax=a,y軸方向上物體沒有運動,故ay=0,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所以
又有滑動摩擦力
以上三式代入數據可解得物體的加速度a=0.58 m/s2
點評:當物體的受力情況較復雜時,根據物體所受力的具體情況和運動情況建立合適的直角坐標系,利用正交分解法來解.
4.合成法與分解法
【例5】如圖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車廂中,懸掛小球的懸線偏離豎直方向37°角,球和車廂相對靜止,球的質量為1kg.(g=10m/s2,sin37°=0.6,cos37°=0.8)
(1)求車廂運動的加速度并說明車廂的運動情況.
(2)求懸線對球的拉力.
解析:
(1)球和車廂相對靜止,它們的運動情況相同,由于對球的受力情況知道的較多,故應以球為研究對象.球受兩個力作用:重力mg和線的拉力ft,由球隨車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故其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合外力沿水平方向.做出平行四邊形如圖所示.球所受的合外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