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圖表式論述題解題思路
隨著以突出能力考查為核心的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規范化答題的問題也日益顯現和暴露出來。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種能力最終要通過學生在答題過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試卷上,而越是能力測試型的題目,對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需要學生依據學過的概念、原理,用恰當的政治學科專業術語準確地闡述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及其規律和道理,去解釋人類經濟生活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經濟問題、哲學問題和政治問題。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既是教師長期忽略,也是學生所普遍欠缺的,所以能力測試要求的提高和學生文字表達能力普遍較差的矛盾也就顯現出來了。規范化答題問題已成為教師和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
1.答題不規范的表現
(1)答題方向性錯誤,即就是答非所問。例如,題目要求用經濟常識的有關知識回答學生卻用政治常識解答;題目要求用辯證法的知識,學生用唯物論的知識來解答。
(2)沒有使用政治學科專業術語答題。例如,在講通貨膨脹時不講國家發行紙幣多了而是說成是國家把錢發多了;物質決定意識說成物質決定想法;國家職能說是國家做事等等。
(3)使用專業術語不規范,導致文字表達不準確,甚至表述錯誤。例如,人民民主專政寫成公民民主專政;矛盾的斗爭性說成是矛盾的戰斗性;經濟效益的提高寫成利潤的提高等等。
(4.文字敘述缺乏完整性、條理性和簡潔性,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準”的現象。主要表現有:(1)答不出或答不全要點。例如,XX年政治高考試題(廣東卷)第36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動事物發展”,很多考生答不出“矛盾是客觀的,人為制造矛盾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這兩點。 (2)總擔心答不全,畫蛇添足,有用無用的寫一大片,讓教師去找答案、結果,或者由于出現了錯誤性的表述,使原本正確的那部分答案也不能得分了。
2.學生答題不規范化的原因
答題技巧和文字表達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學生答題不規范的直接原因,但也是表面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其深層次的原因。例如,答非所問不僅僅是因為粗心造成。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由于對題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導致讀不懂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再如,關于不使用專業術語答題的缺陷,表面原因可歸結為答題技巧的問題,但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其知識結構中根本就沒有用于解答該題所需的專業術語,還可能是由于知識結構不合理、缺乏系統性而導致對知識提取上的障礙等方面的原因。
總之,學生答題不規范的原因,既有直接的表面的原因,又有深層次的原因。直接原因是答題技巧和文字表達能力方面的缺陷,深層次的原因是知識結構的欠缺,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顯得陳舊,不適應高考能力測試的要求。
3.規范化答題的要求
(1)要求使用政治學科專業術語進行答題,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語言去答題。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專業術浯,如經濟常識中的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價值規律等等;哲學常識中的物質、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量變、質變、認識、實踐、人生價值等等;政治常識中的國家職能、國家政體、共和制、民主權利、依法治國、國家利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