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圖表式論述題解題思路
當然要解答好高考政治試題包括材料型主觀題,基礎知識是本、是源,失之,則一切均無從談起。所以同學們要重視書目知識,夯實基礎,在此基礎上掌握正確的審題方。高考試題是多變的,審題方法也是多樣的。審題方法的掌握、思維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訓練,分析典型實例,才能不斷提高審題能力,進而提高政治高考成績。
高考政治主觀性試題七種設問與解題方法
比較近幾年"文綜"政治科高考主觀性試題與客觀性試題,不難發現主觀性試題所占的分值更高一些,且主觀性試題能從總體上考核考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情況、運用知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況。而許多考生因不懂得各種設問類型的主觀性試題的解題方法,在解答題目時往往無從下手,得分極低。因此,不論是政治科教師,還是考生,都必須對"文綜"政治科高考主觀性試題的設問類型與解題方法了如指掌,方能在解題時做到胸有成竹,舉一反三,以提高答題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本文試著對近幾年"文綜"政治科高考主觀性試題的設問類型與解題方法作初步的探討研究,意在拋磚引玉,共同為教學服務,為考生服務。
一、七種設問類型
縱觀近幾年"文綜"政治科高考的主觀性試題,其設問大致可分為七種類型:
1."體現型"
體現型的設問有"體現了什么"、"怎樣體現"、"如何體現"等。
如XX年第36題第(1)問:這一過程怎樣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外政策的基本特點? (15分)
XX年第39題第(1)問:XX年夏季,北京等地為緩解當地旱情,采用了許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顯增加了降水。試分析"人工降雨"體現的哲學道理。(8分)
XX年第38題(32分)第(3)問:"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如何體現我國外交政策的?(10分)
2."反映型"
"反映型"的設問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問題發生了哪些變化"、"反映了什么現象或什么問題"等。
如XX年第38題第(3)問②:材料四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產業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6分)
XX年第38題第(1)問: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區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12分)
3."為什么型"
"為什么型"的設問有"為什么說"、"為什么要"。
如XX年第39題第(1)問:為什么說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10分)
XX年第37題第(3)問:美國為什么要插手該地區事務?如何插手?(6分)
XX年第39題第(2)問:在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中,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始終堅持反腐敗?(15分)
XX年第40題第(5)問:XX年1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進入新世紀,要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為什么要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如何加強? (8分)
XX年第39題第(5)問:如今古城開封煥發了新的青春。旅游業已經成為該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第三產業的龍頭,XX年旅游收入已占該市國民生產總值的10.9%。分析該市為什么把發展旅游業作為"興市之本"。(6分)
XX年第39題(60分)第(5)問:結合材料四,根據所學經濟常識指出東北經濟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主要對策。(10分)
4."怎么辦型"
"怎么辦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樣"等字眼來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