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圖表式論述題解題思路
接下來從材料中獲取“多年來”到“近年來”的有效信息!岸嗄陙怼庇腥龡l信息:①片面強調糧食生產②圍湖造田;③泥沙淤積,洞庭湖面積縮。弧敖陙怼庇孝芡烁湖;⑤政府投資進行綜合治理;⑥湖區面積擴大,生態環境改善;⑦除傳統種植業外,還發展了養殖業、加工業;⑧湖區居民收入提高
這樣分析后就可直接從有效信息中獲取答案了。根據①②→④⑧得出農業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或農業經營方式發生的變化:(1)洞庭湖區人民農業經營方式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片面強調糧食生產的、從事傳統種植業的單一經營到多種經營。根據③→④⑤⑥⑦得出在經濟發展與自然的關系上發生的變化:(2)政府制定退耕還湖政策并加大投資,使洞庭湖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使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直接根據⑧得出人民生活水平上發生的變化:(3)湖區居民從多種經營中提高了收入。
第二問,通過審題首先明確這是用政治常識中國家的對內職能的知識來回答,其次要明確這一問題究竟是問題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角度中的哪個角度提出來的。通過審題我們明確這一問題是從“怎么樣”這一角度提出來的。如果在這一方面發生偏差,錯把這一問回答成“上述材料說明國家履行了哪些職能”,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這一問題已經把職能局限在“管理經濟的職能”即我國對內職能的第二個職能——經濟職能上。題目要求回答的是政府怎樣履行這一職能,而不是問履行了什么職能。教材p18頁講到“國家管理經濟的職能主要是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我們也就可以這樣理解就是說國家管理經濟的職能主要是通過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來進行的。根據教材這一知識,結合上述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我們可組織以下答案:根據①②③⑦可得出答案(1)政府針對片面發展糧食生產,圍湖造田,造成環境破壞等問題,制定了退耕還湖的政策①②③和多種經營并舉的方針⑦,以統籌規劃湖區農業發展,從而對經濟進行了調節。根據⑤得出答案(2)政府加強了社會管理,對湖區進行了綜合治理。根據④⑥⑧得出答案(3)政府努力搞好公共服務,直接進行了巨額投資④,改善了生態環境⑥,也促進了居民收入的提高,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此問標準答案是:統籌規劃、進行政策調節;直接投資,實施經濟調節;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
第三問的哲學啟示單純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變化”是很難看出其哲學啟示的,如果說變化本身的啟示也只表明“一切事物是變化發展,人的認識也有一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膚淺到深刻的發展過程!保ㄕ軐W上冊p 頁)因此要堅持發展的觀點,但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哲學啟示。這就需要我們圍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變化”細讀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從“變化”的原因、變化的經過、變化的結果等找出對應的哲學啟示。
(1) 從“變化”的原因看
①圍湖造田是在錯誤意識指導下的消極行為,退耕還湖是在正確意識指導下的積極行為,于是可以得出唯物論方面的啟示: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錯誤的意識通過人的活動消極地影響和反作用于自然界;正確的意識積極地影響和反作用于自然界,因此必須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