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復習教案
探究:紙幣發行量的多少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的制約,紙幣是價值符號,無論發行多少紙幣都只能代表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所以,并非流通中的紙幣越少越好。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應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抑制通貨膨脹,抑制物價上漲,只能在此基礎上說紙幣越少越好。在正常情況下,隨著生產的發展,市場上商品數量的增多,必然應隨流通中所需金屬貨幣量的增加而增加紙幣的發行量,否則會使商品流通不暢,進而影響生產。所以,并非紙幣越少越好。【例2】 商品流通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貨幣數量是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的。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需要的貨幣數量( )①與貨幣價值成正比 ②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③與商品價格水平成反比 ④與流通中的商品數量成正比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商品價格總額與待售商品的數量和商品的物價水平成正比。可見,②④正確。貨幣價值與商品的價格成反比,也就意味著與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成反比,①錯誤。c項符合題意。答案:c◆ 規律總結流通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貨幣數量是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的,同樣,流通過程中實際需要的紙幣數量是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的,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這里的“限度”實際上就是紙幣所代表的金屬貨幣的購買力。3.難點探究:匯率變動的規律匯率的表示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標準,折算成若干單位本國貨幣;二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折算成若干單位外國貨幣。在我國,一般用100單位外幣兌換多少人民幣來表示外幣兌換人民幣的匯率。假如100歐元兌換1 000元人民幣,那么,歐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用等式就可以表達為:100歐元=1 000元人民幣。反之,人民幣兌換歐元的匯率一般就表達為:1 000元人民幣=100歐元。在前一個等式中以人民幣為本幣,歐元為外幣;相應地,在后一個等式中,則以歐元為本幣,人民幣為外幣。歸納起來就是:等號后面的是本幣,等號前面的是外幣。匯率與幣值的變化對比用表格直觀表示如下:外幣
本幣
外幣幣值
本幣幣值
外匯匯率
本幣匯率
不變
更多
升值
貶值
升高
跌落
不變
更少
貶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多
不變
貶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少
不變
升值
貶值
升高
跌落【例3】 天津“泥人張”彩塑形神畢肖、栩栩如生,被譽為民族藝術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愛。如果該商品以人民幣表示的出口價格上漲5%,其他條件不變,美元貶值后該商品以美元標價應( )a.上漲不足5% b.上漲5%以上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解析:本題以人民幣升值為背景,考查外匯匯率變化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美元貶值,意味著以等量人民幣標價的出口商品美元價格上升,題中給出了以人民幣標價的出口商品價格上漲5%,加之受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出口商品的價格上漲幅度一定會在5%以上。答案:b◆ 規律總結解答政治選擇題的方法:仔細審題、悉心篩選、果斷確定。“仔細審題”,要求對題干與選肢,仔細認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