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生活與哲學復習探究世界的本質
7. 近代思想家龔自珍說:“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 風氣無不移易。”這說明 ( )
a.世界上存在無物質的運動 b.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c.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d.物質是運動的內在動力
8.(•重慶文綜,31)農藝師打破“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觀念。遵循的哲學依據是 ( )
a.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變規律起作用的前提條件
c.人不能改變規律,但能改變規律起作用的具體狀況
d.客觀事物的規律是客觀的,思維活動的規律是主觀的
9. 農藝師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為 ( )
a.主觀聯系是對客觀聯系的反映 b.客觀聯系是主觀聯系的外在表現
c.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改變事物固有的聯系d.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建立事物新的具體聯系
10. 圖1漫畫《招聘》啟示我們
a.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b.要勇于挑戰和敢于創新
c.要抓住時機,促成飛躍
d.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重慶卷)正在上海世博會丹麥館展出的“美人魚”雕像,是根據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形象創作的,許多孩子都是讀者安徒生童話長大的,但因為成長背景,生活西索等差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美人魚”形象。回答11--12題。
11.材料表明( )
a.安徒生的童話世界是客觀存在的。
b.人們心中的“美人魚”形象是以“美人魚”雕像為基礎
c.人們對“美人魚”認識的差異性,源于一定的主客觀條件
d.安徒生心中的“美人魚”是主觀思維的產物,缺乏客觀基礎
12.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a.人們對“美人魚”認識是對現實存在“美人魚”的反映
b.童話中的“美人魚”體現了安徒生主觀能動性的隨意發揮
c.“美人魚”雕像是社會實踐的產物,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d.人們心中的“美人魚”是一個感性形象,他只是感性認識的產物
13. 我們常說:“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這句話體現的主要哲學原理是( )
①物質決定意識 ②規律的客觀性 ③事物聯系的多樣性 ④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 歷屆世博會各國展館的設計都遵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念,將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現給世人。這一理念蘊含的哲理是( )
a.部分功能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
b.意識的主動創造性與自覺選擇性相統一
c.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d.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
15.沙漠治理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鄂爾多斯人另辟蹊徑,變“征服沙漠”的一廂情愿為“善待自然”的兩全其美,他們把沙漠綠化、沙產品開發和生態旅游有機結合,實現了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雙贏,創造了令人矚目的“鄂爾多斯發展模式”“鄂爾多斯發展模式”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