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低碳減排 綠色生活
b.認識總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
c.任何認識都無真理性可言
d.認識的正確與否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得到檢驗
10.材料一 按著《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的原則,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發達國家承擔量化減排義務,但是,從表現的情況看,發達國家的減排遠未達到要求,中國猛烈抨擊了美歐日減排不力。發展中國家無需承擔這種義務。同時,一些發展中國家近來紛紛宣布采取自由行動,如:中國承諾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XX年下降40%至50%,主張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
材料二 XX年6月5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動員和部署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國務院總理作了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切實把節能減排作為加強宏觀調控、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本著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氣力,做更大的努力,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1)結合材料一,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說明中國的氣候外交政策的理論依據。
(3)根據材料二,從經濟生活角度,請你為消費者、企業在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
【參考答案】
1.c 2.a 3.d 4.a 5.c 6.a 7.b 8.d 9.d
10.(1).1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著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氣候變化等國際化問題上,我國本著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指導下,自主地決定我國的態度和對策,積極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對全球可持續發展事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2主權國家作為國際社會平等的成員,在享有權利的同時,應積極履行相應的義務。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上都應盡自己的職責,發展中國家應積極主動減排。3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等系列全球性問題,影響到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4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利益相悖是沖突分歧的根源。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各國有著共同的利益,所以要共同應對;同時在減排問題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因存在利益沖突而分歧很大。
(2)消費者:1轉變消費觀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在“節能減排”上,增強節能環保意識,增強消費者的責任感,積極參加節能減排活動,促進節約型社會的建設。2保護環境,綠色消費,轉變消費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生態文明,提高生活質量。
企業:1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實現企業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生產“能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產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2樹立正確的生產經營戰略,利用發展低碳經濟契機,循環利用資源,創立企業的自主品牌,利用培育產業機遇調整優化產品結構,開發適銷對路的環保產品,生產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的產品。提升企業競爭力。3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節能減排,保護環境。4加強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