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案
a、猜測都是符合規律的 b、認識是實踐發展的根本動力
c、客觀是主觀研究的對象與結果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課堂探究:這位歸國博士為什么要來到草原?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探究提示:這位歸國博士來到草原,就是為了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改變草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這啟示我們,知識只有應用于實踐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才能實現認識的目的。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如果有了正確的認識,卻脫離實踐,不為實踐服務,那么這種認識就失去了它的實際意義。所謂學以致用,也正是強調這一道理。
教材引用毛澤東和陸游的名言論證了認識的目的在于實踐,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
在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目的問題上,歷來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把學來的理論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正確的態度。另一種是把學來的理論束之高閣,或空談一陣,并不實行,這是錯誤的行為。我們應該堅持正確的態度。
教材“相關鏈接”提供的故事告訴我們,實踐和認識的關系應該表示為:行——知——行或實踐——認識——實踐(包括創新),這一公式從實踐出發,又落腳于實踐和創新,表明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的道理。
【例題15】(單項)“造燭為照明,求知為運用。學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種,終無收獲!边@一論斷是在強調
a.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c. 認識是實踐的惟一來源 d. 認識對實踐有促進作用
【例題16】(單項)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其中“探究性”學習正在成為教師與學生教和學的新理念。“學會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這句話強調的是(b )
a、間接經驗的重要性 b、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c、離開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 d、思考是認識深化的推動力
【例題17】(單項)毛澤東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么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边@段話說明( c )
a、認識是實踐的目的和歸宿 b、人們認識世界的根本目的是豐富認識、發展認識
c、人們認識世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回到實踐中去,為實踐服務
d、人類不是為了實踐而認識,而是為認識去實踐
【例題18】(不定項)下列成語或短句能夠體現實踐對認識起決定作用的有(ac)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