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專題四 交換和消費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09年,中國特有的“黃金周”長假制度可能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國家強制實行帶薪年假,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
12.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消費結構逐步從低層次向高層次轉化。下列選項中符合這種趨勢的產業結構變化有
a.發展汽車產業
b.要取消“五一”“十一”黃金周,大力發展生產
c.要依靠科技,重視糧食生產
d.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大學應不斷擴招
13、影響消費者掀起節日旅游狂潮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 b、物價水平的下降
c、居民家庭收入狀況的改善 d、節假日良好消費氛圍的出現
14、黃金周的意義:
①不僅刺激了消費,帶動了經濟,而且也使人們的觀念發生了改變 ②有利促進股市發展和企業的發展③有利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和人的全面發展④具有凝聚家庭的精神功能,有利于構建和諧家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xx大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人們擁有更多的財產性的收入。未來的黃金周旅游將會有更多人們自駕車出游,這說明:
a、新的消費熱點會帶動新的產業發展 b、消費反作用于生產
c、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家庭的消費水平 d、消費是生產發展的動力
16、材料一:XX年10月18日,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名為《得民心贏天下:把握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趨向》的報告。該報告認為,在過去XX年中,中國消費者的財富增長速度是發達國家的3倍—5倍;預計到XX年,中國可能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僅次于美國。報告還指出,中國近十年經濟的高速增長帶來了非常復雜的消費市場和多元化消費態度。
材料二:但社會經濟的快速變遷,也使一些消費者產生了壓力和不安全感。bcg該項調查顯示,在4200多名調查對象中,感覺壓力大、更疲勞的占79%,對未來缺少安全感的占59%,感覺未得到足夠肯定和重視的占78%。中國消費者對未來的擔憂主要存在于工作穩定性、子女教育成本和家庭健康方面。因此,盡管增加開支的傾向很強,但許多消費者仍有高存款傾向。
材料三: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也表現出非常明顯的消費層級。18歲—29歲的一代是國家改革開放后出生和受教育的第一代,在非常嬌慣的環境下成長,他們的支出欲較高,偏向于購買進口品牌,有較高的消費升級傾向;30歲—39歲的一代是“改革開放受益者”,他們在文革期間出生,大多有過艱苦的童年,但通常教育程度較高,就業機會也比較好,更加“職業導向”,是總體上小康的一代,相對愿意消費,在改善生活環境方面有較高的消費升級傾向;而年齡在40歲—50歲之間的是“節儉的中年消費者”,他們在文革期間被中斷教育,總體上不夠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傾向于節儉,對支出和消費升級比較保守。因此“差異化營銷”是商家把握中國下一輪消費增長的制勝法寶。
1.結合以上三則材料談談消費市場升級和多元化消費態度產生的原因。
2.“差異化營銷”包含什么經濟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