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專題四 交換和消費
堅持市場交易原則,是遵循市場運行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
社會----推行承諾制 、百城萬店無假貨等活動
怎樣做? 國家-----制定法律法規、監管、依法打擊
經營者---加強職業道德、遵守法律法規
家庭消費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1、家庭消費的內容
(1)含義與內容:又叫居民消費或生活消費,是人們為了生存發展,通過吃飯穿衣文化娛樂等活動,對消費資料和服務的消費。
按消費內容分為:
物質生活消費---------主要是吃穿住行等的消費
精神文化生活消費-----主要是娛樂身心、發展提高自身
勞務消費--------------購買多種服務
按消費的目的分為:
生存資料消費---------用來滿足生存必不可少的的消費(勞務、物質)
發展資料消費----------德智體(物質、精神、勞務)
享受資料消費----------享受用的物質、精神、勞務消費的統稱,具有可伸縮性,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而變得豐富
(2)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
從根本上來說,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此外,收入水平,對家庭消費水平有直接影響,其他條件一定時,與消費水平成正比。提高消費水平的主要途徑就是增加可支配性的收入。物價水平,其他條件一定時,與消費水平成反比。人口數量,其他條件一定時,與消費水平成反比。
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生產和消費的關系:①生產決定消費。生產為消費提供對象,生產決定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并為消費創造動力②消費對生產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一個新的消費熱點會帶動新的產業的出現和增長;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消費是使生產過程最終實現的條件,消費能帶動新的產業出現和成長,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并提高勞動力的質量。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家庭消費隨時個人的消費行為,國家應尊重個人的生活消費自主權。但家庭消費決非與社會無關。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費,既關系到到個人個人生活質量和健康發展,又關系到社會和集體的利益,關系到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新的社會需求的創造及新的市場的開拓。因此,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首先、家庭消費必須與國情及家庭收入相適應,提倡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既不超前也不滯后。
其次、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要協調發展。
第三、改變落后的生活習慣,提高消費的科學性。
第四、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傳統美德、現實國情,品德修養)
3、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1)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有哪些:
安全權:人身財產不受損害的權利,是消費者最主要的權利。
知情權:有權獲得商品和服務的真實情況。
自主選擇權:有權選擇經營者、商品品種和服務方式、買與否、選擇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挑選。
公平交易權:有權獲得治保,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拒絕強制交易行為。
求償權:因購買使用商品而造成人身和財產受到傷害,享有依法獲取賠償的權利。
還有人格尊嚴和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獲取知識的權利;監督權。
(2)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①立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②組織機構:行政機構(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其他有關部門);③司法機構(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④社會團體(消費者協會;其他消費者組織)⑤大眾傳播媒介(報刊;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