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生活與哲學》第一輪復習講座
(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社會性:不是單個人的孤立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 歷史性: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人類實踐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各不相同。(4)實踐的三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統一體現了在實踐問題上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和統一,體現了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貫穿著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 3、實踐的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 (2)變革社會的實踐; (3)科學實驗活動。【提示】這里講實踐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體形式。實踐的具體形式是豐富多彩的。(二)什么是認識(了解)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感性認識:對事物現象的認識。 理性認識: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認識形成的過程:(三)實踐與認識的辨證關系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是在實踐中主客體相互作用下產生!咎崾尽浚1)“意識源于物質”和“認識源于實踐”“意識源于物質”主要指意識反映的內容源于物質世界。“認識源于實踐”指認識形成于實踐中。兩者是從不同角度講的,并不矛盾。意識對物質的反映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實現,因此兩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說“認識源于物質”。(2)“認識的來源”和“獲得認識的途徑”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獲得認識的兩種途徑。直接經驗是通過親身實踐而得,間接經驗是通過學習和傳遞而得。兩者的劃分是相對的,在我為直接經驗,在別人就是間接經驗,因此二者歸根到底都來源于實踐。直接經驗不一定就比間接經驗更可靠,兩者都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間接經驗也必須通過實踐,不能止于紙上談兵。(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第一、實踐不斷提出新問題。 第二、實踐提供更完備的認識工具。 第三、實踐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改造主管世界)!咎崾尽繉嵺`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但不是唯一動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第一、真理即正確的認識,是主觀對客觀的如實反映。 第二、只有實踐能夠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檢驗主觀是否符合客觀。【提示】 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即通過實踐,人們把觀念中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兩者對照,就能判斷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是否相符。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與歸宿認識應當為實踐服務,指導實踐去改造客觀世界,才能顯示其實際意義!咎崾尽空J識的根本任務是經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識的根本目的是指導實踐。 2、認識的反作用(認識指導實踐)(1)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不同性質的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不同。 (2)正確的認識對實踐起積極的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對實踐起消極的阻礙作用。3、實踐的決定作用和認識的指導作用的辯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