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生活與哲學》第一輪復習講座
兩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顛倒,實踐的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承認實踐的決定作用是堅持唯物論思想,承認認識的反作用是堅持辯證法思想。 二、認識發展的根本規律(一)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1、真理的絕對性(1)真理的客觀性: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第一、真理是客觀的,是因為其反映的內容即客觀事物及其規律不依賴于人的意識。 第二、真理是客觀的,是因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即實踐本身也是客觀物質性的活動。【疑點】有用的就是真理嗎?真理作為正確認識,對人們的實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是有用的。“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觀需要作為衡量真理的標準,否認了真理的客觀性,是錯誤的。 2、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只能有一個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權力、地位而改變。【提示】真理的客觀性決定真理的唯一性真理的客觀性告訴我們:判斷我們的認識是不是真理,其參照系只能是客觀事物本身,即主觀反映是否與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相一致。而對于同一個確定的客觀事物,其本來面目只有一個,因此與之相一致的主觀反映也只能有一個。這本來是一個常識,但正如童話《皇帝的新衣》所寓:我們往往因為對權力、名利的畏懼或崇拜,而忽視了什么是判斷真理的標準。2、真理的相對性(1)真理是有條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提示】這里的條件和范圍從空間上講,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對物質世界的某一領域、某一層面的正確認識。(2)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離開這一特定的過程,真理就會變成謬誤。【提示】這里的特定過程從時間上講,即任何真理都之是對事物發展過程中某一特定歷史階段的正確認識。3、方法論要求真理的客觀性和一元性要求我們堅持真理。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要求我們發展真理。(二)認識的發展(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1、認識具有反復性第一、認識的主體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 第二、認識的客體的本質的暴露有一個過程。 因此,對某一事物的正確認識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第一、認識的對象(客體)即物質世界是無限變化的。第二、認識的主體即人類是世代延續的。第三、認識的基礎即實踐是無限發展的。因此,追求真理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3、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追求真理的過程,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的過程。我們既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又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要點詳解——綜合探究:黨的思想路線】1、黨的思想路線(1)理論基礎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是馬哲的基本觀點,也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2)基本內容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注意順序)(3)重要地位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理論依據。【提示】我黨制定方針路線的客觀依據是我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