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復習教案:消費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
3. (山東卷)材料四 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圖10是某市民在不同年份春節家庭消費的主要項目.春節消費體現了不同年代生活消費的主要特征。
根據圖10,概括改革開放以來該市民在家庭消費方面發生的主要變化,并從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角度分析變化的原因。
【答案】變化:生存資料消費逐漸降低,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消費逐漸增加,消費結構改善,消費水平提高。
若答出“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消費支出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可酌情給分。
原因:①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從而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為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創造了條件,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提供了保障。
4. 圖表一:城鎮和農村居民對物價承受能力的評價
注:圖中數據為基于5級量表的得分,即5分為對物價的最高承受能力
圖表二:XX年山東與江蘇、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較
地區 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元)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 城鄉收入之比
江蘇 14084 5813 2.42:1
浙江 18265 7335 2.49:1
山東 12192 4368 2.79:1
注:山東是農業大省,農業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7%左右。
(1)分別說明圖表一、二反映的經濟現象,并說明二者之間的聯系。
(2)結合圖表反映的信息,請為山東省擴大內需提建議。
【答案】(1)①圖表一反映:我國城鎮與農村居民在對物價的承受能力上歷年來一直存在著差距;我國城鎮和農村(或說總體)居民的物價波動承受能力在02至XX年間連續下滑,特別是農村居民下降幅度很大;04-XX年各種居民的總體承受能力又有所反彈提高,特別是農村居民承受能力與城鎮居民承受力的差距達到幾年來的最低值(或說在縮小)。②圖表二反映:XX年山東省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低于江蘇、浙江兩省;而且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要大于江蘇和浙江兩省。③正是因為農民收入低,對物價的承受力相對也低。
(2)①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提高農民的實際購買力,從而提高消費水平。②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僅取決于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可以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刺激目前消費水平的提高。③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著很大的關系。差距小,總體消費水平高。增加農民收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提高山東總體消費水平。④實施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 ,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財政投入,促進農村科技、勞動者素質、基礎設施的發展與完善。
【教學總結】
回顧08,展望09,不由得感慨萬千,讓我們齊讀我所做的一副對聯,結束本課:
上聯:全面齊心擴內需 下聯:全民團結破艱難 橫批:繁榮昌盛,最后共同祝愿我們的祖國: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