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學案:辯證唯物論(第4、5課 )
b.要勇于突破和改變現狀
c.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d.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考點8,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
1,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 (原理、方法論)
原理:(1)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特點: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③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可知論)。
(2)人能夠能動的改造世界。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a、意識的指導作用定義: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是指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b、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 ②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過程,又對生理過程有著積極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喪失斗志。
方法論: 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 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2、(歸納)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哲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1)〖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方法論〗: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原理〗: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促進作用,錯誤意識對事物發展起著阻礙作用。〖方法論〗: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相關鏈接】物質的決定作用與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兩種不同性質的作用,不能等量齊觀。物質的決定作用是前提、基礎,是第一位的,而意識的能動作用受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是第二位的。\意識的來源是 ,內容是 ,根源是 ,起源是 ,生理基礎是
[易錯點]人的認識無限—----p39\ 意識有雙重性。\ 人能創造出新物質。\ 意識對物質起促進作用。\ 主觀反映客觀的意識是正確的意識。\ 意識能直接作用于物質。\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這句話全面揭示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哲理
【真題再現】1、(08•廣東)南粵掀起“紅段子”熱潮,“青山助人壽,碧水悅人情,好花不常在,怒放須爭春。環保事雖小,功在千秋人”,這是在廣東剛剛結束的“綠色環保•你我他”“紅段子”大賽中參賽的優秀作品。由此可見( )
a、事物的發展是規律的 b、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c、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d、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動具有正確的導向作用
2.(09江蘇) “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鄭板橋的這句話蘊含的道理是( )a.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
b.意識活動具有客觀實在性 c.意識活動具有生動形象性d.意識活動具有主觀隨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