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學案:辯證唯物論(第4、5課 )
c、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3、(08•鎮江三研)《易經》中說:“日往則月來,月往來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這句話主要說明( )
a、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b、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c、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 d、要自覺遵守社會發展的規律
4、(山東濰坊)總理在出席會議期間再次談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困難,“信心比貨幣和黃金更重要”。從哲學角度品讀溫總理的話,給我們的最大啟迪是
a、意識是第一性的,可以取代物質b.高昂的精神可以使人奮進,要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 c.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d.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和改造世界
5、人們對我國奧運后經濟走向的預測,表明意識活動
a.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b.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c.能決定事物發展的走向 d.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6、5.12汶川特大地震震驚世界,許多人發問,這么大的地震為何沒能預報?目前,對地震的準確預報還是個世界性的難題,這是因為:
a.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 b.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
c.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 d.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7.“在每個人的身上/陽光同樣的明亮/在每個人的心中/陰影卻有淺有深”。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是
a.意識決定物質 b.意識具有自覺選擇性 c.物質決定意識 d.意識具有主動創造性
8、(08•泰州)我國重視傳統文化,從生活與哲學的角度看說明( )
a、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b、人們對過去的反映仍是人腦對客觀的反映
c、不同的意識有不同的反作用 d、必須重視精神的力量
9、(08•徐州一研•)《菜根譚》里面有一句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譚,雁去而譚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心態可以決定一切 b、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認識的 d、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
10、(08•南通四縣•26)韓愈有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下列選項中與“草色遙看近卻元”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b、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c、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d、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11.“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媽媽怕你碰了頭,快抓緊媽媽的手,讓媽媽陪你走……”5.12汶川大地震的災難侵蝕人們心靈時,一首首優秀的詩歌作品抒發了情懷,激勵了國人,喚起了希望。這體現了
a.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b.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