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
第二中學地理公開課教案
授課人: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 掌握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工業指向類型;2. 理解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趨勢;3.分析理解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過程與方法工業區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綜合分析和評價,突出對實際問題的區位分析,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案例分析法、對比法、討論法等,提高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從而加強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采用實例分析,激發學生形成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探究的興趣;在學習中形成科學的環境觀,初步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教學重點 1.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2.運用工業區位選擇的基本原理對工廠進行合理選擇;教學難點判斷影響某個工廠區位的主導因素及其合理布局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提問:1、上一章中我們學習了農業的區位因素,那么農業的自然因素在哪些呢?2、讀課文思考: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是怎樣的?3、通過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大家思考一下工業布局的自然因素可能有哪些?歸納總結:與農業相比,工業生產除場地和水源外,對自然條件的依賴不大,這使工業生產在區位選擇上既靈活也復雜。一個工廠企業到底布局在哪里才是最優區位呢?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有哪些?今天我們就學習這一節的內容。4.1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一.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引導:請學生看“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圖,回答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課本插圖顯示:原料 動力 勞動力(工人、技術人員)市場 交通運輸 土地 水源 政策等。提問:假若你是一個工廠的廠長,讓你選一個地方建廠,你要考慮哪些因素?才能獲取最高利潤呢?學生討論: 請幾個學生談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導歸納:理想的工業區位:充足的原料、動力;廉價的地租;質高價廉的勞動力;廣闊的市場。教師總結: 以上,我們從廠商所考慮的區位因素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就是為獲得最高的利潤。但能否找到完全符合他要求的地方呢?引導:在諸多的區位因素中,我們不可能把我們想要的最好條件找齊。所以某種工業的區位選擇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個或少數幾個,如水泥廠,應該在石灰石分布地,鋼鐵廠可以設在鐵礦附近。也就是說某種工業布局在哪兒,考慮的是其主導因素。而事實上,我們可以根據區位選擇時需要考慮的主導因素的不同而交工業劃分為不同的導向型工業。學生閱讀教材58頁,概括五種導向型工業的特點及相關工業部門,完成下表:工業導向類型
工業特點
區位選擇原則
工業部門舉例原料導向型原料不便于長途運輸或運輸原料的費用較高 接近原料地水產品加工、水果罐頭、制糖廠等市場導向型產品不便于長途運輸或運輸產品的成本較高接近消費市場啤酒廠、汽水廠、印刷廠、家具廠、石化廠、加工廠、棉布廠、汽車制造廠、面粉廠等。動力導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業接近火電廠或水電站有色金屬冶煉(煉鋁、煉銅等)、鋼鐵、化學等重工業。勞動力導向型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工業接近具有大量勞動力的地區普通服裝、紡織廠、電子裝配、制傘、制鞋廠等。技術導向型技術要求高的工業接近高等院校或科技發達地區飛機、衛星、集成電路、精密儀表等 這部分知識應詳細介紹,因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知識面窄,對各類工廠的特點了解很少,所以應結合實際給予講解,如講制糖廠時,用8噸甜菜榨制1噸糖,所用原料很多應布局在原料地;石化廠因產品運輸較難,一般接近消費市場地;另外注意區別電子裝配工業和電子工業應分別屬于勞動力導向型和技術導向型。二、影響工業區位選擇主要因素的發展變化:引導:請學生閱讀課本59頁“案例1”和“閱讀——鋼鐵工業區位選擇的三次變化”學生討論:1.鞍鋼和寶鋼在區位選擇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教師解析:鞍鋼與寶鋼的最大不同是,鞍鋼選擇接近動力和原料產地;寶鋼接近消費市場。[教師過渡] 隨著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需求的變化,工業區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斷變化,進而直接影響工業的區位選擇。那么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哪些工業區位因素發生變化?學生討論并回答:“活動3”教師歸納總結:⑴ 原料、燃料對工業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業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 ⑵交通運輸條件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沿海沿江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形成工業區;⑶信息通信網絡的通達性作為工業區位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⑷工業對勞動力素質(技能)的要求逐漸增強。 [德育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同學們只有從現在起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才能立足社會。歸納小結: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及發展變化:1、 自然條件:①土地②水源③原料④能源2、 社會經濟因素:(1)①近原料地(減弱)②近燃料地(減弱)③近市場(加強)④交通運輸(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