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材料2 清政府令駐外使節向各國政府解釋:“朝廷非不欲將此種亂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間,操只太蹙,深恐各使促使不及,激成大禍。亦恐直東兩省同時舉事,將兩省教士教民使無遺類。所以不能不躊躇顧者以次。”
[教師分析]從材料1、2可以反映出當時清政府看到了義和團勢力的強大,使他們意識到用剿滅手段無法達到目的,于是他們改用招撫,其目的就是為了控制和利用義和團,正是招撫二字麻痹了義和團民眾,雖然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但未能識破封建統治者利用及欺騙陰謀,致使最后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下失敗。
義和團被默許為合法民團后,紛紛涌進了北京、天津。
義和團勢力的發展壯大,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華利益,為鎮壓中國人民,八個國家的侵略者采取了共同的侵略行為,這就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板書]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其暴行
19xx年6月初,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奧匈)組成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
[板書]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
[教師過渡]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遭到了義和團和清軍中愛國官兵的英勇抗擊。
[板書]2、義和團和愛國清軍抗擊八國聯軍
[教師提問]這次戰爭中有幾場重要戰役,結果如何?
[學生回答]廊坊、揚村一戰:侵略軍遭受重創,狼狽逃回天津租借地。
天津保衛戰:義和團同守衛天津的清軍進行英勇抗擊,清軍將領聶士成陣亡。天津陷落。侵略軍成立督統衙門,對天津實行殖民統治。
北京一戰:北京陷落,八國聯軍在北京實行分區占領。
[教師總結]義和團和部分愛國清軍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和原始的武器抗擊使用先進槍炮的八國聯軍,重創了敵人,顯示出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堅強意志和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
[教師過渡]腐朽的清政府與落后的義和團最終沒有阻止八國聯軍進犯天津、北京,他們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罪行罄竹難書。
[板書]3、八國聯軍的侵略暴行
[教師過渡]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前,慈禧太后倉皇出逃,這時她看到義和團再沒有利用的價值了,于是在逃跑中,她下令斬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要求八國聯軍“助剿”,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了。
[板書]4、義和團運動的失敗
[教師引導]關于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大家在分析時可與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對比。
[教師總結]客觀方面: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主觀方面: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其次分析“扶清滅洋”口號,“扶清”使義和團喪失了對清政府應有的警惕性,這也是義和團失敗的主觀原因。
義和團運動是一次農民群眾自發的反帝愛國運動;由于農民解決無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最后失敗,但它的歷史作用是否定不了的,它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這一點就是侵略軍自己都是承認的。
[教師過渡]就在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城時,清政府不但不給予抵抗,卻反過頭來下令清軍“鏟除”義和團,充分說明了清政府的腐敗。最后與列強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板書]四、《辛丑條約》的簽定及其影響
[教師講解]19xx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奧匈)以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