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 抗日戰爭教學案
①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②國民政府的性質已發生了重大變化③人民武裝力量的發展壯大 ④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⑤國共兩黨在建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選擇題
12.抗戰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它大大增強了了全中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美國總統羅斯福l942年春對兒子說:“假如沒有中國,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打下澳洲、印度、俄國等。”聯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國對中國抗戰的態度,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請從中國兩個戰場(各舉兩例)以及太平洋地區的形勢,說明其變化的原因。
(2)1945年重慶一家報紙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謎面,要求打一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當時謎底有兩個:屈原(原子彈);蘇(蘇聯)武。請你談談對以上觀點的認識。
附參考答案:
d b a d c a b d c b c
12.(1)變化:美國制造遠東慕尼黑陰謀;20世紀40年代初美國感到中國抗戰是對日本的有力牽制,因此對中國抗戰進行援助。中國兩個戰場:正面戰場:淞滬會戰、太原、徐州、武漢四次會戰;敵后戰場:百團大戰。太平洋戰場:日軍南進威脅英美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
(2)片面,只看表面,沒有看到本質。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原因有:日本發動的是非正義的戰爭,必敗;國際援助,反法西斯戰爭力量配合;根本原因是;中國全民族抗戰,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
(六)學習延伸
(見教材77頁)
(七)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多以圖片及相關視頻導入,并采用情景討論式教學法,一方面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觀察、篩選信息的能力,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通過有效的策略激發了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和創造性,鍛煉了他們的合作及自主學習的精神。在具體實施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往往會超乎我們的想象.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急需突破的一個瓶頸就是:教師能否向學生提供發揮各項潛能的機會?教師是否具備這種提供機會的能力?
但中國進入近代以來,學生接觸到太多的屈辱史,肚子里別了一肚子的氣,抗戰勝利了,在歡呼聲中,許多學生揚眉吐氣了,青春的激動使他們無法控制自己,課堂上言辭激烈,甚至拍案而起。教師的情緒很容易受感染,因此教師既要投入,又不能陷進去,隨時調控好自己。另外課堂語言既要完美,又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