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文化的繁榮
唐代詩歌的介紹內容多,教師應從文學史的角度講清詩歌的四個時期及各時期的代表人物、作品,注意結合唐代歷史發展過程講清各時期的特色,說明文學在唐代的大發展,并要突出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
六、“多姿多彩的藝術”一目,教材從石窟藝術、繪畫藝術、書法藝術和樂舞四個方面描述了唐代藝術的豐富多彩和輝煌燦爛。
1.藝術寶庫莫高窟。首先可讓學生回憶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的有關知識,然后再介紹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有一千多個洞窟,所以又名千佛洞,現存有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它位于甘肅敦煌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崖壁上。這里是古代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的西端,由此向西南是陽關,向西北是玉門關。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xx年設置敦煌郡,陽關和玉門關就歸它管轄,它是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是當時文化交流的樞紐。石窟寺源于古印度,后漸漸發展為融匯建筑、雕塑和繪畫藝術的綜合體。隨著佛教在亞洲各地的傳播,這種藝術也傳入中國。敦煌莫高窟的洞窟中,隋唐時期開鑿的占了十分之六七。它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其藝術成就主要在于彩塑和壁畫。彩塑是在傳統的泥塑上加以彩繪,塑造的形象主要是神態各異的佛像。壁畫除了宗教人物故事外,還涉及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敦煌石窟藝術體現了鮮明的民族風格,其中包容了古印度佛教藝術、西域民族藝術的風格,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也反映了唐代豐富的社會生活,是我國古代美術史上的杰作。
2.隋唐繪畫,教師可從三方面講述:第一,隋唐時期的繪畫題材范圍擴大了,除原有的宗教人物故事畫為主要內容外,山水畫、花鳥畫逐漸發展起來,到盛唐時期,山水畫已正式成為一支獨立的畫科了。建議教師可以提一下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還是由于隋唐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變化。第二,繪畫的表現技法趨于成熟。人物畫注重用線條表現人物的神態,透過變化的線條,可以感受到人物動態的美;山水、花鳥畫則采用“焦墨薄染”的畫法,使其向“水墨渲淡”發展,強調山水、花鳥的意似,這對宋代的畫風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第三,這一時期杰出的繪畫家有隋朝的展子虔與唐朝的閻立本、吳道子。唐朝的兩位畫家,初中時已學過,可啟發學生自講,重點閱讀展子虔一段小字。
3.巔峰時代的書法。隋唐書法風格是在繼承魏晉南北朝書法風格的基礎上形成的,既有南朝的秀美,也有北朝的雄健。關于這一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要求學生掌握他們的特點、代表作及其所處的時代。唐初三大書法家基本上繼承了王羲之書法瀟灑飄逸的風格以及“瘦”的特點,字形以長方為主,大小力求一致,結構嚴謹而優美。盛唐的書法家顏真卿突破了王氏書體,筆法遒勁,方嚴正大,形體敦厚,尤其是點畫較肥,甚至偏向于圓。中晚唐之際的柳公權則吸收歐顏諸家之長,自成一體,后人把他和顏真卿的書法并稱為“顏筋柳骨”。唐朝的草書大家有“草圣”張旭和懷素。
4.隋唐樂舞,首先要讓學生把握的是其特點;谔瞥捌诮洕睒s的盛世景象,受西域文化及周邊鄰國文化的影響,隋唐樂舞集歷代樂舞之大成,集各民族優秀樂舞之大成,發展到了高峰,并對宋、元、明、清的樂舞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次,音樂方面,隋代的宮廷宴樂有九部樂,列在首位的就是由西域少數民族傳來的西涼樂;唐太宗時擴充為十部樂,其中著名的樂曲有《秦王破陣樂》。第三,唐代的舞蹈又分為健舞和軟舞。健舞雄勁,基本以少數民族地區傳入者居多。軟舞柔美,《霓裳羽衣舞》就是著名的軟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