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舊中國
現在
背景
列強入侵被迫開放
獨立自主主動開放
內容
不平等
平等互利
影響
淪為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綜合國力顯著提高
性質
被侵略的產物
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化4、中國加入wto以后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什么? 機遇:①為中國經濟創造了公平的國際競爭環境②有利于維護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權利③世界市場對中國的開放,將使中國享有各國開放市場帶來的機會和好處,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發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加快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挑戰:①隨著關稅降低和市場的擴大開放,國外先進國外先進的產品和服務將大量涌入中國 ,這將使中國落后的企業和產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③面對西方高科技、高技術產品的競爭,中國會有許多技術落后,產品質量差的企業,面臨著挑戰。④中國的失業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鞏固練習】一、選擇題1(廣東文綜歷史)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廣東成為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其優勢在于廣東①毗鄰港澳,有對外開放的地利優勢②作為僑鄉,有利于吸引華僑回國投資③歷來是對外開放的門戶④具有比國內其他地區更雄厚的工業基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xx年全國文綜卷)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資 c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 d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3(江蘇歷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 a. 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路錢 b.四項基本原則 c.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d.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4、點、線、面結合,我國最終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格局。以下區域開放的先后順序是(1)14個沿海港口城市 (2)經濟特區(3)沿海經濟開發區 (4)上海浦東 a、(1)(2)(3)(4) b、(1)(3)(2)(4) c、(2)(1)(3)(4) d、(2)(3)(1)(4)5(07 廣東 單 科)鄧小平l992年南方談話貫穿的一個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時機,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 主義事業全面推向前進。就外部環境而言,“有利時機”指的是a.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 b.經濟危機使西方國家實力大減 c.世貿組織接納中國為新成員 d.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已經建立6.我國對外開放的最主要目的是a、學習外國先進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 b、引進外資,加快發展步伐c、擴大對外貿易,發展外向型經濟 d、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7、雜香港“·《財富》全球論壇”開幕晚宴上說:“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更加積極地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中國政府體現上述精神最主要的行動是a開放經濟特區 b開放沿海港口城市 c進行國有企業改革 d加入世貿組織8、以下對中國加入wto的比喻最為恰當的是a、引狼入室,有百害而無一利 b、掉進金窩,有百利而無一害c、隔靴瘙癢,無多大意義 d、一把雙刃劍,關鍵看你如何應對9、下列關于經濟特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行使管轄權的行政區域 ②在吸引外資、減免稅收方面,國家給予特殊政策 ③特區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特殊經濟管理體制a ①② b ①③ c ① d ①②③10、xx年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主要是因為 a中國加入wto b海南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c上海浦東的開發和開放 d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辟12345678910二、非選擇題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歌詞中寫道:“一九九七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材料二 1984年,鄧小平在《辦好經濟特區,增加對外開放城市》中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1)“畫了一個圈”指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這四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哪四個城市;1988年又把哪個城市作為經濟特區。(2)從工業布局的因素考慮,我國設立經濟特區的原因是什么?(3)1984年鄧小平講話后,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初步形成了新的對外開放格局。請問該格局的特點是什么?(4)作為沿海開放省份的山東,有哪兩個城市走在對外開放的前沿?【總結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