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羅斯福新政 學案
7.【解析】本題實際考查羅斯福新政的實質和特點。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調整,但并沒有改變私有制的本質,所以“舊秩序”是指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新應用”實指改變自由競爭為國家干預。
【答案】 a
8.【解析】a、b兩項是新政的目的,應排除;d項中的“放棄”一詞顯然錯誤,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生產關系的調整,不可能放棄市場經濟體制。
【答案】 c
二、非選擇題
9.【解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相關知識的理解運用,難度不大,關鍵在于讀懂材料。第(1)問首先是考查羅斯福新政的背景,由所學知識可得出答案; 態度主要從材料中得出;第(2)問聯系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可以看出要實行國家對經濟全面加強干預的政策;第(3)問,對羅斯福新政來說,沒有改變美國的民主制度,只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因而在政治上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而作用由所學知識不難得出。
【答案】(1)嚴重的經濟危機,人民群眾不滿。可以看出他對擺脫危機很有信心。(2)表明他要實行國家對經濟全面加強干預的政策。(3)“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試圖以資產階級民主范圍內的國家干預、擺脫由于經濟危機造成的法西斯勢力對美國的威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危機,促使生產復蘇,緩和了階級矛盾。
10.【解析】本題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考查相結合,側重于知識點的挖掘,重點考查閱讀理解材料和圖像并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第(1)問從圖中可提煉的有效信息有羅斯福 的頭像、排得長長的等待救濟的人群,由此可以判斷出該圖反映的是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第(2)問結合第(1)問不難得出成功的回答是羅斯福新政,然后結合新政的內容分析其本質特征;第(3)問實際上是考查羅斯福新政對資 本主義運行機制產生的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答案。
【答案】(1)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或“大蕭條)、(2)羅斯福新政,確保自由企業制度,國家大規模干預社會經濟生活或將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推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或調整生產關系,緩和階級矛盾。(3)國家計劃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或普遍強化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高考真題再現】
1.【解析 】羅斯福上臺于美國30年代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可以說上臺之前美國就已出現了嚴重經濟衰退。羅斯福的批注把書本提倡的觀點說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顯是不贊成國家干預經濟,說明在當時他還沒有新 政的理念。提議政府增加開支,實際上是好召政府干預經濟,說明雖然羅斯福在此之前不贊成經濟干預,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羅斯福擔任總統前就已經萌生。
【答案】c
2.【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注意題中的時間。在70多前應是20世紀30年代。那么,美國曾施行了類似的政策是羅斯福新政。
【答案】d
3.【解析】1929—1933年經濟危機,為轉嫁經濟危機的損失,各國紛紛大幅度提高關稅, 資本主義各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從而導致了世界局勢的緊張。bcd三項是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影響,不是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答案】a
4.【解析】此題以金融危機為大背景切入,考查羅斯福新政。興辦公共工程能夠拉動生產資料的投資,新工程的開工建設能提供就業崗位,工人就業后能夠有能力進行消費,故①②③都正確,④和題干無關。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