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課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材料三:…幾經曲折之后,當局與反對派的圓桌會議于1989年2月6曰召開…圓桌會議最重要的決議是關于提前舉行議會選舉的決定。…議會根據圓桌會議協議制定的選舉法規定,眾議院460個議席中…波蘭統一工人黨占35%,聯合執政黨統一農民黨和民主黨占25%,同z f合作的世俗宗教團體占5%。其余35%的議席由包括反對派在內的無黨派人士競選,參議院的議席則全面自由競選。…波蘭統一工人黨領導人以為通過召開圓桌會議可以分化反對派,爭取其中“建設性部分”,吸收他們進入政權…在1989年6月的議會選舉中,波蘭當局在議會選舉中慘敗。反對派(主要是團結工會)不僅獲得了眾議院自由競選161席中的160席,而且囊括了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99席。波蘭統一工人黨知名領導人全部落選。…1989年9月12日,團結工會顧問、天主教知識分子馬佐維茨基受命組閣成功…
——選自原外交部東歐司司長裴遠穎回憶錄
【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過程】【用箭頭簡要顯示】
2.過程:
(1).執政的共產黨和工人黨由于內部和外部的原因,經濟和政治上面臨著嚴重的困難,黨內出現了反對派,與黨外的反對派遙相呼應。
(2).執政黨在國內外各種壓力下,不斷對反對派妥協退讓,甚至放棄社會主義原則,實行政治多元化、多黨制,反對派得以擴大勢力。
(3).反對派向執政黨奪權,通過不斷制造動亂,施加壓力,使執政黨陷入困境,然后取得政權。個別國家甚至通過武裝沖突實現政權更迭。
【設問】經歷了劇變后,東歐各國發生了什么實質性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多媒體顯示材料】
憲法中關于波蘭統一工人黨的領導作用、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計劃經濟體制以及同蘇聯特殊關系的條文均被刪。波蘭統一工人黨被排除在內閣之外。這樣全國從中央到地方的全部權利,除已被架空的總統外已經完全落入團結工會手中。
【學生討論回答】說明了波蘭執政黨性質發生了變化,這就說明波蘭政權性質發生了變化,社會制度也由原來的社會主義制度變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
【設問】此為波蘭劇變情況,德國統一(民主德國并入聯邦德國)是否也是社會制度的改變?
【顯示柏林墻修筑及拆毀圖片】【引導回顧兩德歷史】【學生思考回答】是的。
【指出】兩德合并完成了民族、國家統一歷史重任,是德國人民的愿望和幸事,但這是以放棄民主德國社會主義制度為代價而完成的,對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挫折。
【補充說明】此后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等東歐國家,都發生了政權更迭、社會制度劇變的類似事件。此后,東歐各國在政治上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在經濟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由此可知,劇變實質是什么呢?
【生答】【顯示】3.劇變實質:社會制度發生變革
【設問】為什么東歐各國會發生劇變?
【多媒體顯示材料】
材料一:“戰后45年來,人民政權取得了一些成績,特別是戰后初期和哥穆爾卡1956年重新上臺的一段時間里。但我們犯了許多錯誤:忽視民族特點,照搬斯大林模式,對教會和黨外愛國力量政策過左,傷害了許多群眾的感情。黨和國家機關越來越脫離群眾,官僚主義蔓延,以及經濟政策的失誤,造成社會氣氛惡化,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倒退,人民社會水平下降,黨的威信喪盡,加上教會力量大,西方傳統文化在群眾中影響深,以及西方國家的政策等因素,終于在1980年爆發全面危機,反對派(主要是團結工會)乘機崛起,全國一片混亂,…”